过公择藏书室

我公昔未仕,托踪此山阿。 牙签列图史,万卷堆嵯峨。 披剥得精要,卷衣辞薜萝。 一往三十年,功名叹蹉跎。 公今陟台省,壮志应未磨。 出处独不谬,纷纷当奈何。 脱身早来归,挂冠旧庭柯。 松窗展故帙,烱烱临羲娥。 岂复求甚解,聊将寄天和。 勿忧野马集,勿念虫网罗。 山祇善守护,早晚潜挥诃。

译文:

我这位朋友当年还没入仕为官的时候,就隐居在这山坳之中。 那书架上珍贵的书籍排列整齐,上万卷书堆叠得高耸巍峨。 他潜心钻研,从书中汲取到精妙的要义,而后收拾行装,告别这隐居之处踏上仕途。 这一走就是三十年,可叹他在功名之路上却多有坎坷。 如今朋友你已在朝廷台省任职,想必壮志还未消磨。 你在出仕和隐居的选择上从不出错,那些为名利纷纷扰扰的人又能怎样呢。 你不如早早脱身归来,在曾经隐居的庭院树枝上挂起官帽。 在松窗边翻开旧日的书籍,就着日月之光专注阅读。 又何必像陶渊明那样追求对书中内容的深刻理解,姑且借此来寄托自己的自然和谐心境。 不要担忧那些如野马般浮动的虚名聚集,也不要挂念如虫被网罗般的烦恼。 山中的神灵会好好守护这里,早晚会悄悄驱走那些纷扰。
关于作者
宋代释道潜

释道潜,本名昙潜,号参寥子,赐号妙总大师。俗姓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(《续骫骳说》)。一说姓何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(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○)。幼即出家为僧,能文章,尤喜为诗。与苏轼、秦观友善,常有倡和。哲宗绍圣间,苏轼贬海南,道潜亦因诗获罪,责令还俗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一一○一),曾肇为之辩解,复为僧。崇宁末归老江湖。其徒法颖编有《参寥子诗集》十二卷,行于世。参寥子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三编影印宋刻《参寥子诗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,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(简称汪本)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