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秋南楼书事

白帝初回天地秋,井梧叶老阴尚稠。 森森爽气入屏幔,骨冷魂清无汗流。 觉来览眺觅佳处,挟册独上西南楼。 崇山广泽坐可挹,远水孤村横道周。 上窥青天堕海日,下瞰白鹤盘庭楸。 谁令浓阴起曾嶂,扑扑乱眼如云浮。 埋林涨壑只俄顷,抚袂掩抑将谁俦。 明星皎月邈难见,络纬蟋蟀空啁啾。 安得风生土囊口,万里一扫无停留。 王孙未归空碧草,我思不见徒离忧。

译文:

早秋时节,秋天的气息刚刚在天地间回转,井边的梧桐树叶虽已渐老,但枝叶依然十分茂密,绿荫层层。 那清爽的秋意扑面而来,渗透进屏风和帐幔之中,让人感觉骨头都透着寒意,灵魂也变得清澈,身上不再有汗水流淌。 一觉醒来,我想寻找一处观赏美景的好地方,于是便夹着书本独自登上了西南方向的高楼。 坐在楼上,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取那高耸的山峦和广阔的湖泽,远处的流水和孤独的村落分布在道路四周。 抬头向上看,能望见天空中即将坠入大海的落日;低头往下瞧,看到白鹤在庭院的楸树周围盘旋。 不知是谁让浓重的云雾从层层山峦间涌起,那云雾乱纷纷地在眼前飘动,就像云朵在飘浮。 这云雾瞬间就掩埋了树林、填满了沟壑,我抚摸着衣袖,心中满是压抑,却无人可以倾诉。 明亮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都难以见到,只有络纬和蟋蟀在徒劳地啾啾鸣叫。 怎样才能让大风从土囊口刮起,将这云雾万里一扫而空,不再停留呢? 就像那《楚辞》中王孙未归,空留满地碧草一样,我思念的人不见踪影,徒然地陷入这离别的忧愁之中。
关于作者
宋代释道潜

释道潜,本名昙潜,号参寥子,赐号妙总大师。俗姓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(《续骫骳说》)。一说姓何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(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○)。幼即出家为僧,能文章,尤喜为诗。与苏轼、秦观友善,常有倡和。哲宗绍圣间,苏轼贬海南,道潜亦因诗获罪,责令还俗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一一○一),曾肇为之辩解,复为僧。崇宁末归老江湖。其徒法颖编有《参寥子诗集》十二卷,行于世。参寥子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三编影印宋刻《参寥子诗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,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(简称汪本)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