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即事呈定海尉葛叔忱

曾台宿霞披,滴沥朝露湿。 有客独登临,含情空伫立。 问君伫立何所为,报言远人尝有期。 菊花黄日出山去,芳草绿时犹未归。 万壑千岩望何极,愿托孤鸿寄消息。 少年游衍易蹉跎,翻恐归来不相识。 满目春晖花烂熳,花底幽禽自相唤。 纷纷万类皆有从,独我参差邈云汉。 劝君不用长相思,容颜消竭神空疲。 无情况有西楼月,夜夜清光照不亏。

译文:

高高的楼台被昨夜的云霞披拂,清晨的露珠淅淅沥沥地打湿了周围。有一位客人独自登上楼台,满怀深情地呆呆站立着。 我问这位客人长久站立在这里是为了什么,他回答说远方的友人曾经和他有过约定。说是等到菊花金黄的时节就出山归来,可如今芳草都绿了,友人却还没有回来。 纵目望去,千山万壑无边无际,他希望能托付孤飞的大雁给远方的友人送去消息。少年时纵情游乐,时光很容易就白白过去,他反倒担心友人归来时彼此都已改变,再也认不出对方了。 满眼都是春天的光辉,花朵烂漫地开放着,花丛底下,幽栖的鸟儿相互呼唤。世间万物纷纷扰扰,都有各自的同伴,唯独我形单影只,和友人相隔遥远,如同与天上的银河一样难以接近。 我劝这位客人不用长久地陷入相思之中,因为这样只会让容颜憔悴,精神白白地疲惫。就算没有情感的寄托,还有西楼的明月,它夜夜洒下清澈的光辉,从不亏损。
关于作者
宋代释道潜

释道潜,本名昙潜,号参寥子,赐号妙总大师。俗姓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(《续骫骳说》)。一说姓何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(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○)。幼即出家为僧,能文章,尤喜为诗。与苏轼、秦观友善,常有倡和。哲宗绍圣间,苏轼贬海南,道潜亦因诗获罪,责令还俗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一一○一),曾肇为之辩解,复为僧。崇宁末归老江湖。其徒法颖编有《参寥子诗集》十二卷,行于世。参寥子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三编影印宋刻《参寥子诗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,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(简称汪本)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