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题济源令杨君兰轩

昔人慕猗兰,佩服比修洁。 往往卒岁间,山中行采掇。 吁哉昔人去已久,此花憔悴今谁折。 济源长官真好古,王屋天坛驰远步。 阳崖月窟得芳丛,满握归来夸所遇。 净扫幽轩植藓墀,紫茎绿叶弄奇姿。 疏帘风软日华薄,芳馥满怀君自知。

译文:

从前的人仰慕兰花,将佩戴兰花比作自身的美好高洁。他们常常在一整年的时间里,到山中去采摘兰花。 唉!从前的人已经离去很久了,如今这兰花都显得憔悴,还有谁会去采摘它呢?济源的长官真是喜好古风,为了寻找兰花,他朝着王屋山、天坛山快步奔去。在向阳的山崖、月照的石窟处寻得了芬芳的兰丛,他满心欢喜,手握满把兰花归来,还向人夸赞自己的这番奇遇。 他把幽静的轩室打扫干净,在长满苔藓的台阶旁种下兰花。紫色的茎、翠绿的叶,尽显奇异的姿态。稀疏的帘子外微风轻柔,日光也变得淡薄,兰花的芬芳充盈满怀,其中的美妙只有长官您自己知晓啊。
关于作者
宋代释道潜

释道潜,本名昙潜,号参寥子,赐号妙总大师。俗姓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(《续骫骳说》)。一说姓何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(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○)。幼即出家为僧,能文章,尤喜为诗。与苏轼、秦观友善,常有倡和。哲宗绍圣间,苏轼贬海南,道潜亦因诗获罪,责令还俗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一一○一),曾肇为之辩解,复为僧。崇宁末归老江湖。其徒法颖编有《参寥子诗集》十二卷,行于世。参寥子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三编影印宋刻《参寥子诗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,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(简称汪本)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