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一六

曾伴长杨草诏除,信知长合在中书。 暂违紫袖双瞻立,聊伴红裙一饷居。 小子正狂心已醉,老奴犹爱发方梳。 故应此战今须解,兵法曾教避不如。

译文:

这首诗是比较富有诗意且有一定典故蕴含的作品,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: 这双头芍药啊,曾经陪伴着在长杨宫起草诏书、授官任职,确实可以知道它本就该待在中书省这样的要地。 它暂时离开了那能让大臣们恭敬瞻望的朝堂,暂且陪伴着这艳丽的红裙美人度过一段时光。 我这小子正处于狂放的状态,心早已沉醉在这美景之中,而那老奴(此处可能指某类守旧之人)依然喜爱着精心梳理头发(可能象征着守着旧有规矩之类)。 所以如今这场与这美妙芍药的“遭遇战”应该结束了,兵法不是曾说遇到这样美好的事物难以抗拒时,躲避不如坦然面对嘛。 需注意,这首诗可能涉及宋代官场及一些文化背景,翻译可能不能完全精准传达原诗深意,但尽量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出大概意思。
关于作者
宋代陆佃

陆佃(一○四二~一一○二),字农师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神宗熙宁三年(一○七○)进士,授蔡州推官。初置五路学,选为郓州教授。召补国子监直讲,加集贤校理、崇政殿说书。元丰定官制,擢中书舍人、给事中。哲宗立,迁吏部侍郎,徙礼部。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,徙知邓州。元祐七年(一○九二),知江宁府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一三)。绍圣初知泰州,改海州,移蔡州。徽宗即位,召为礼部侍郎,迁吏部尚书。建中靖国元年(一一○一),除中大夫、尚书右丞,转尚书左丞(《宋史·宰辅表》三)。崇宁元年,出知亳州(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一一),数月卒,年六十一。赠太师、楚国公(《渭南文集》卷三四《陆郎中墓志铭》)。有《陶山集》二十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),已佚,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十六卷;并有《尔雅新义》、《埤雅》传世。《宋史》卷三四三有传。陆佃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其中诗三卷)为底本。另辑得集外诗一首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