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星砚行

星出云之端,石在溪之浔。 天上地下相绝几百千万里,砚中安得有星点点明如金。 既非瑕掩瑜,又似徽在琴。 我疑星之飞流运动或不居,精采误落黟流深。 不然神灵悯恻学士久濡滞,故借光景资清吟。 或有感此理,杳默难推寻。 君不见虢山之石团团有桂在中象圆月,又不见庐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为寒林。 无重言,但置寒窗笔札往古研于今。 大刚无睢睢,至明无阴阴。 君也能如此,是真金星砚之知音。

译文:

星星在云层的顶端闪耀,石头处于溪水的岸边。天上和地下相隔几百千万里那么遥远,可这砚台中怎么会有星星般的小点,明亮得如同金子一样呢? 它既不是瑕疵掩盖了美玉的光彩,又好似琴上装饰的徽点恰到好处。我怀疑是星星在飞流运动中四处游走并不固定,那璀璨的精华不小心落入了黟溪的深处。要不然就是神灵怜悯学士长久地困厄不得志,所以借助这星星般的光彩来资助他们清妙地吟诗。 或许有能解释这种现象的道理,但它太过幽远隐秘难以探究。你没看到虢山的石头,圆圆的里面有像桂树的纹理,好似一轮圆月;又没看到庐江的石头,有枝叶繁茂的树木纹理相互缠绕,宛如一片寒林。 不用多说别的了,把这砚台放在寒冷的窗前,用它来书写古今之事。最刚正的人不会有傲慢的样子,最贤明的人心中不会有阴暗的念头。你要是能做到这样,那才是这金星砚真正的知音啊。
关于作者
宋代彭汝砺

彭汝砺,字器资,祖籍江西袁州区,饶州鄱阳(今江西鄱阳滨田村)人,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(1041),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(1095)。宋英宗治平二年(1065)乙巳科状元。彭汝砺读书为文,志于大者;言行取舍,必合于义;与人交往,必尽试敬;而为文命词典雅,有古人之风范。著有《易义》、《诗义》、《鄱阳集》等。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,其后裔以鄱阳滨田,双港为中心,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