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傍木,夹道参参如合屋。 种之毫末成合抱,太守慈仁辅生育。 古来善政盖有数,道路开通亦其目。 芟除翳秽平险阻,坚固桥梁便舻舳。 何为万柯随曲直,化此长龙被崖谷。 由吾太守爱民深,孜孜利民惟不足。 以为烈日长道难,加兹岭外炎暑酷。 黄茅欎蒸之烈气,重岚固结之浓毒。 不得清阴萦且纡,何处憇息而踯躅。 令如源泉下斯行,长原太山秀可掬。 桐榕枫果随所遇,惟其茂密佳荫速。 何公之心父母心,后人当如子孙续。 勿剪勿拜勿抝𣃁,蠧朽便可添新绿。
纪连守植道傍木
译文:
道路两旁的树木,一棵挨着一棵,高高挺立,就好像把道路夹在中间,形成了一座合抱的屋子一样。这些树当初不过是毫不起眼的小树苗,如今却长成了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,这都是太守心怀仁慈,精心培育的结果。
自古以来,良好的政治举措有很多,其中让道路畅通就是一项重要内容。要清除道路上的杂草污秽,平整崎岖险阻之处,加固桥梁,方便船只航行。可太守为什么还要沿着道路两旁种下那么多的树木,让它们像一条长龙一样覆盖了山崖和山谷呢?
这是因为我们的太守非常爱护百姓,总是孜孜不倦地想着为百姓谋福利,总觉得做得还不够。他想到在漫长的道路上,烈日炎炎,行走十分艰难,更何况这里地处岭外,气候酷热。那丛生的黄茅草蒸腾出浓烈的热气,山间浓重的雾气凝聚成浓重的毒气。如果没有清凉的树荫环绕,行人到哪里去休息,又能在哪里徘徊停留呢?
太守的命令就像源泉一样,一旦下达就顺畅施行。于是在长长的原野和高高的山上,都能看到美丽的树木。桐树、榕树、枫树、果树,只要适宜生长的地方都种上了,很快就形成了茂密的树荫。
太守的心就像父母关爱子女的心一样,后人应该像子孙继承祖业一样把这份善举延续下去。不要去砍伐这些树木,不要去毁坏它们,也不要随意挖掘。要是有树木被虫蛀腐朽了,就及时补种上新的树苗,让这里永远都有一片翠绿。
关于作者
宋代 • 郑侠
郑侠(一○四一~一一一九),字介夫,号大庆居士,又号西塘老人,祖籍光州固始(今属河南),后入闽,为福清(今属福建)人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进士。调光州司法参军,入监安上门。神宗熙宁中,因绘《流民图》、,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》上奏,指斥新法弊窦,编管汀州,改英州。哲宗立,放还,除泉州教授。元祐八年(一○九三),授泉州录事参军。元符元年(一○九八),再窜英州。徽宗即位,复泉州教授,改监潭州南岳庙,未被敕,复追毁前命。崇宁五年(一一○六),复将仕郎,不复出。宣和元年卒,年七十九。光宗绍熙初,追赠朝奉郎。宁宗嘉定六年(一二一三),赐谥介。有《西塘集》十卷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四八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七、《宋史》卷三二一有传。 郑侠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西塘集》为底本,参校清吴自牧(宋诗钞二集·西塘诗钞)(简称诗钞)、清管庭芬《宋诗钞补·西塘集补钞》(简称补钞)。另辑得集外诗七首,合编一卷。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