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翁行赠黎师醇

金峰醉翁七十九,行步龙钟面黧垢。 惟有满腹奇文章,日月争新无老丑。 頬舌锵洋言不苟,咳唾成珠须信有。 两眼如星照耀人,见客偏明俨如旧。 问翁壮年爱棋酒,迩日还如昔时否。 曰予不战犹好看,日饮常能倾一斗。 因持棋酒前就翁,明日壶浆复予就。 朱君贫苦亦好奇,接续携持穷清昼。 城中遑遑竞趋走,觌面草草忘亲友。 几人尊爼暂从容,笑傲松篁弄花柳。 宁知北郭予三人,继日相从辰到酉。 厐眉皓髪常温然,相见妙龄眉目秀。 惜哉才高命蹇成遗滞,四十余年州县吏。 弃之林野混渔樵,徒使知音动嗟喟。 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,无奈人能乐其乐。 故有鼓琴重围,行歌遗穟。 浩然充塞,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。 愚观翁之子孙诜诜绳绳,此其后庆为不薄。 世俗母以翁老生轻心,须知此翁头白面黮而英心义气,天地不得而销铄。

译文:

金峰醉翁已经七十九岁了,走路时老态龙钟,面容黝黑且带着污垢。 但他肚子里却装满了奇妙的文章,那文采就像日月一样,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,丝毫不显老旧。 他言辞铿锵有力,说话从不苟且随意,真可谓是一开口便能吐出珍珠般有价值的话语。 他的双眼如同闪亮的星星,照耀着他人,见到客人时眼神格外明亮,神情依旧那么和蔼亲切。 我问醉翁,他壮年的时候喜爱下棋饮酒,如今是否还和从前一样。 他回答说自己现在虽然不亲自下棋对战,但还是很爱看别人下棋,每天饮酒常常能喝下一大斗。 于是我拿着棋和酒到醉翁面前,第二天醉翁又带着酒食来找我。 朱君家境贫苦却也喜好新奇之事,我们三人接连不断地带着酒食,整日尽情相聚游玩。 城中的人们都匆匆忙忙地奔走,即使面对面相见也只是草草应付,轻易就忘了亲友之情。 又有几个人能在酒席前暂且从容不迫,在松竹间欢笑,在花丛柳林间嬉戏呢? 谁能知道我们城北这三个人,从早到晚连续几天都相伴在一起。 醉翁眉毛花白,头发雪白,神情总是那么温和,和他相处就像见到了青春年少、眉目清秀的人一样。 可惜啊,他才华出众却命运坎坷,仕途不顺,四十多年来一直只是个州县小吏。 如今被弃置在山林田野,与渔夫樵夫混在一起,这真让那些知音之人忍不住叹息感慨。 我听说天道高远,不是人能够轻易测度的,无奈人却能自得其乐。 所以历史上有在重重围困中鼓琴的人,有边走边唱拾取遗穗的人。 他们浩然正气充满天地,不会被世俗的琐碎之事拖累自己的广阔胸怀。 我看醉翁的子孙众多,绵延不绝,他日后的福泽一定不会浅薄。 世俗之人不要因为醉翁年老就轻视他,要知道这位老翁虽然头发变白、面容黝黑,但他的英雄气概和忠义之心,连天地都不能让它磨灭。
关于作者
宋代郑侠

郑侠(一○四一~一一一九),字介夫,号大庆居士,又号西塘老人,祖籍光州固始(今属河南),后入闽,为福清(今属福建)人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进士。调光州司法参军,入监安上门。神宗熙宁中,因绘《流民图》、,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》上奏,指斥新法弊窦,编管汀州,改英州。哲宗立,放还,除泉州教授。元祐八年(一○九三),授泉州录事参军。元符元年(一○九八),再窜英州。徽宗即位,复泉州教授,改监潭州南岳庙,未被敕,复追毁前命。崇宁五年(一一○六),复将仕郎,不复出。宣和元年卒,年七十九。光宗绍熙初,追赠朝奉郎。宁宗嘉定六年(一二一三),赐谥介。有《西塘集》十卷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四八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七、《宋史》卷三二一有传。 郑侠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西塘集》为底本,参校清吴自牧(宋诗钞二集·西塘诗钞)(简称诗钞)、清管庭芬《宋诗钞补·西塘集补钞》(简称补钞)。另辑得集外诗七首,合编一卷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