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公悦席上事送周如京

逢世路分归洛阳,有客邂逅樵溪曲。 高谈倾盖万珠玑,相对崇朝惟不足。 武阳太守山简徒,喜贤乐事天下无。 为客留公驻斯须,精庖馔玉歌贯珠。 坐中宾客皆豪杰,凛凛清风生頬舌。 性情浩浩谈云云,不待酒味既凛冽。 逡巡行幕如风翻,二姝新出屏帏间。 一人捧心余故态,对客悄悄眉峰攅。 一人襜裾半云雾,仙袂应曲飘飘举。 解作阳闗意外声,旧人只把花卿数。 此宵嘉会世所稀,席上更览周侯诗。 雕金有格但闻说,不览新集那得知。 侠于周侯非甚旧,朋友十辈识公九。 此公惜别事如何,反复清篇还执手。 龙韬虎略何处藏,却向吟笔呈锋铓。 堪作太平祥瑞录,将军白首弄篇章。

译文:

有人在这世间与众人分道扬镳,回到洛阳。恰好有客人在樵溪的曲折之处偶然相遇。他们一见面就畅快地高谈阔论,话语如珍珠般珍贵又密集,相对交谈了整整一个早上还觉得时间不够。 武阳太守就像是晋代爱贤的山简一样,喜爱贤才、乐于行事的品性天下难寻。他为了客人挽留大家停留片刻,准备了精致的美食,如同美玉般珍馐,还有歌声如同贯珠般美妙。 座位中的宾客个个都是豪杰之士,他们谈论时,如同凛冽的清风从脸颊和舌边生出。大家性情豁达,谈论的话题滔滔不绝,还没等喝上酒,气氛就已经热烈起来。 不一会儿,行幕像风翻动一样被拉开,两个女子从屏风帷幕后走了出来。其中一个女子做出捧心的姿态,带着往日的情态,对着客人悄悄皱起眉峰。另一个女子的裙摆半遮半掩,如同云雾缭绕,衣袖随着乐曲飘飘舞动。她们能奏出《阳关曲》之外别样的美妙声音,以往能有这样技艺的,也只有花卿能被人提起。 这个夜晚的美好聚会世间少有,在宴席上还能欣赏到周侯的诗作。人们只是听说过诗词文章有精妙的格调,不阅读周侯的新诗集,又怎么能真正了解呢? 我和周侯并不是相识已久的老友,但我们共同的朋友中十个人有九个都认识他。周侯在这惜别之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?他反复看着清新的诗篇,还拉着我的手。 他那如龙韬虎略般的才谋藏在何处呢?却在他的吟诗作笔之间展现出锋芒。他的诗作完全可以当作太平盛世的祥瑞记录,这位将军即便到了白首之年还能醉心于篇章创作。
关于作者
宋代郑侠

郑侠(一○四一~一一一九),字介夫,号大庆居士,又号西塘老人,祖籍光州固始(今属河南),后入闽,为福清(今属福建)人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进士。调光州司法参军,入监安上门。神宗熙宁中,因绘《流民图》、,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》上奏,指斥新法弊窦,编管汀州,改英州。哲宗立,放还,除泉州教授。元祐八年(一○九三),授泉州录事参军。元符元年(一○九八),再窜英州。徽宗即位,复泉州教授,改监潭州南岳庙,未被敕,复追毁前命。崇宁五年(一一○六),复将仕郎,不复出。宣和元年卒,年七十九。光宗绍熙初,追赠朝奉郎。宁宗嘉定六年(一二一三),赐谥介。有《西塘集》十卷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四八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七、《宋史》卷三二一有传。 郑侠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西塘集》为底本,参校清吴自牧(宋诗钞二集·西塘诗钞)(简称诗钞)、清管庭芬《宋诗钞补·西塘集补钞》(简称补钞)。另辑得集外诗七首,合编一卷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