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子本天性,至恩无比伦。 矧公之尊府,子舍公一身。 料从少小来,迨兹壮有室。 未甞越旬月,远去慈亲膝。 借问今何之,千里具行装。 荅言为道艺,愤悱趋上庠。 有客前献言,惟道若大路。 驾子天神明,贤圣在举步。 幽堂列坟典,周孔以为师。 学成名亦遂,且不离庭闱。 荅云子言善,在予非不知。 父母生我身,劬劳靡不为。 垂髫俾之学,外不与毫丝。 乃今有室家,儿女髪已束。 分寸无所立,何以酬顾复。 如彼甲与乙,名高髦俊科。 又若丙与丁,禄位今嵳峨。 是皆予亲友,予独无所就。 是以不宁居,忙于贾求售。 昔者三千徒,负笈洙泗濵。 孟轲远游学,母老仍家贫。 尚违晨昏侍,以就德业新。 盖以慈爱心,惟期已成达。 男子四方志,安能恋房闼。 客前贺曰都,事固无必非。 子志乃如此,顾予安得知。 在家事多夺,远大非可必。 大孝在显亲,为子觧羁馽。 日月如逝波,无方可维絷。 陶侃惜分阴,仲尼犹不及。 自古力道业,寸晷重琳璆。 子今道所出,处处足浇浮。 阳和达京辇,士女方春游。 百宝粧楼台,歌喉珠宛转。 恼乱巧迎逢,偏能伺方便。 平生足持守,到此总不见。 又有非軰流,频频甚鸴斯。 顾盼借颜色,谈咲懐奸欺。 从容樽酒间,留连棋局上。 英豪俊杰心,鲜不由此放。 子今志者大,思虑宜蚤正。 慎子之朋侪,力与光阴竞。 由此期显亲,昊天其斯应。
送陈守仁入太学
译文:
### 译文
父子之情本就是出自天性,这份最深厚的恩情无与伦比。况且您的父亲,膝下仅有您这一个儿子。
想来您从年少时起,直到如今成年成家,未曾有过超过十天半月,离开慈父母亲身边的时候。
我不禁问您,如今要到哪里去呢,您都准备好了行装要奔赴千里之外。您回答说,是为了追求学问道义,怀着求知若渴的心情要前往太学。
有位客人上前说道:“道义就如同一条大路。凭借您天生的聪慧,迈向贤圣也不过是举步之间的事。幽静的书房里摆满了经典书籍,可以以周公、孔子为师。学有所成自然声名远扬,而且还不用离开父母身边。”
您回答说:“您说得很有道理,这些我并非不明白。父母赐予我生命,含辛茹苦地养育我,为我付出了一切。小时候就让我去求学,在学业之外不让我沾染丝毫别的事情。如今我已经成家,儿女也都长大了。但我却没有丝毫的成就,拿什么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。
就像那甲和乙,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;又像丙和丁,如今已经官位显赫。他们都是我的亲朋好友,唯独我一事无成。所以我在家中难以安宁,就像商人急于把货物卖出去一样,想要去追求学业和功名。
从前孔子有三千弟子,背着书箱前往洙水、泗水之滨求学;孟子也远游求学,当时他的母亲年老,家里又贫困。他们尚且违背了早晚侍奉父母的礼节,去追求新的道德学问和事业成就。大概是因为父母的慈爱之心,只期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。男子汉本就应该志在四方,怎么能只贪恋家中的温暖呢。”
客人上前祝贺说:“的确如此,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。您有这样的志向,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。在家中琐事繁多,会分散精力,远大的志向未必能够实现。真正的孝道在于让父母荣耀,您这样做正是为了尽孝,解开了对自己的束缚。
时光就像那奔腾而去的波浪,没有办法把它留住。陶侃珍惜每一分光阴,连孔子都觉得自己有所不及。自古以来,致力于学业和道德修养的人,都把每一寸短暂的时光看得比美玉还珍贵。
如今您要去的地方,到处都是浮躁虚华的风气。京城正值温暖的春天,青年男女们正外出春游。华丽的楼台装饰得如同用百宝堆砌而成,歌女们的歌声婉转如珠。那些善于阿谀逢迎的人,总能巧妙地找到机会来干扰您。就算您平日很有操守,到了那里也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还有一些品行不端的人,像鸴鸟一样频繁地围绕在您身边。他们向您投来讨好的目光,谈笑之间却心怀奸诈欺骗。在喝酒聊天的时候,在棋局上流连忘返。就算是英雄豪杰,也很少有人不因此而放纵自己。
您如今志向远大,应该早早端正自己的思想。慎重地选择您的朋友,努力和时间赛跑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期望让父母荣耀,上天应该会给予回应的。”
关于作者
宋代 • 郑侠
郑侠(一○四一~一一一九),字介夫,号大庆居士,又号西塘老人,祖籍光州固始(今属河南),后入闽,为福清(今属福建)人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进士。调光州司法参军,入监安上门。神宗熙宁中,因绘《流民图》、,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》上奏,指斥新法弊窦,编管汀州,改英州。哲宗立,放还,除泉州教授。元祐八年(一○九三),授泉州录事参军。元符元年(一○九八),再窜英州。徽宗即位,复泉州教授,改监潭州南岳庙,未被敕,复追毁前命。崇宁五年(一一○六),复将仕郎,不复出。宣和元年卒,年七十九。光宗绍熙初,追赠朝奉郎。宁宗嘉定六年(一二一三),赐谥介。有《西塘集》十卷。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四八、《东都事略》卷一一七、《宋史》卷三二一有传。 郑侠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西塘集》为底本,参校清吴自牧(宋诗钞二集·西塘诗钞)(简称诗钞)、清管庭芬《宋诗钞补·西塘集补钞》(简称补钞)。另辑得集外诗七首,合编一卷。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