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桥

庐山到此深,面面皆叠嶂。 安知九江滨,自有三峡壮。 层崖合飞流,深谷呀百丈。 颇闻开辟初,融结固异状。 帝遣六天丁,开凿就空旷。 划为双门关,拔作两城障。 乔林叠帷幄,怪石蹲犀象。 高泉落其间,快若翻瓮盎。 雷动正轰磕,龙吟更凄怆。 萦流十里间,余怒犹奔放。 诗人细评品,价出瀑布上。 山祇苦闷蓄,可探不可望。 我来搜奇古,秋色正明亮。 初观虽震慴,少定亦恬荡。 复值朝日升,光景相荡漾。 如倚明月宫,俯看银河浪。

译文:

庐山到了这里,四周都是重重叠叠的山峰,显得格外幽深。谁能想到在九江之畔,竟有着如同三峡般壮观的景象。 层层的悬崖峭壁间,汇聚着飞流而下的瀑布,深深的山谷像是张开了百丈大口。听说在开天辟地之初,这里的地貌形成就与众不同。天帝派遣了六位天兵天将,将这里开凿成如今空旷开阔的模样。它被划分成两道雄伟的关隘,好似两座高耸的城障。 高大的树林像是层层叠叠的帷幕,奇形怪状的石头犹如蹲伏的犀牛和大象。高高的泉水从其间飞落而下,速度之快就像翻转瓮盎倒水一样。那声音如雷鸣般轰响,又似龙吟般凄怆。水流在十里的范围内蜿蜒流淌,剩余的气势仍然奔腾奔放。 诗人们仔细品评,认为这里的景色价值远在庐山瀑布之上。山神似乎在暗自积蓄着神秘的力量,这里的美景只能深入探寻,而不能远远眺望。 我来到这里探寻古老的奇景,此时正是秋色明亮的时候。刚开始看到这景象,我被深深地震慑住了,但稍稍镇定下来后,内心也变得平静而舒畅。又恰逢朝阳升起,阳光与景色相互荡漾。我仿佛倚靠在明月宫中,俯瞰着银河里翻涌的波浪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