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武侯

天下军书动,西南霸气偏。 太公谋国妙,伊尹佐时专。 季汉基还立,强吴势外连。 兵従新节制,志复旧山川。 霜肃关中晚,春浮渭上天。 恩威人并附,将相器俱全。 丑虏羞巾帼,遗音被管弦。 妖星如不堕,功业管箫前。

译文:

当天下各地都因战事而军书纷飞、动荡不安的时候,在西南一隅却有着一股独特的霸气。 诸葛亮谋划国家大事的才能,就如同姜太公一样精妙绝伦,他辅佐君主、顺应时势的专注程度,和伊尹不相上下。 他帮助蜀汉政权建立起了基业,还与强大的东吴建立了联盟。 他重新整顿军队,制定了新的纪律和制度,立志要收复旧日汉朝的山河。 在秋天的关中大地,寒霜肃杀,而渭水之上,春日的气息却仿佛已经开始浮动。 他施恩加威,使得百姓和将士都诚心归附,他既有为将之才,又有为相之能。 面对曹魏的挑衅,他以静制动,让敌人送来女人的服饰来羞辱他,他却不为所动;他的事迹和智慧,被人们编成乐曲,在世间传唱。 如果那颗象征他的妖星没有坠落,他所建立的功业,恐怕要超过管仲和萧何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