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石

平川汹汹经南国,匹练横拖半天碧。 洪澜巨浪之中央,忽见颓嵬太古石。 此石由来几许时,混元一气初开辟。 神功割破混沌胎,划落半空随霹雳。 非鼋非鼇不可辨,有若神龟见踪迹。 精刚不待娲皇錬,浑朴宁从巨灵擘。 我知神物本天性,推移运转非人力。 当时大禹走天下,驱至九江为纳锡。 万牛攅车载不动,鐡轴峥嵘自堆积。 秦皇鞭山移四海,怒视不能移咫尺。 至今独立犹惊人,地志山经不能测。 千灵万状谁复知,一片坚顽粗可识。 昂头突出翠涛中,跪足横蹯九泉脉。 劲壳纵横窦穴穿,当心一搭莓苔黑。 渊潜不见曵尾状,日烁犹惊负图色。 青髯剥落向何处,秋草绥绥晨露滴。 劲徤曾支玉女床,斓斑似点乖龙额。 渔翁未网先自骇,灵蓍欲伏安可得。 鼋鼍缩首不敢近,虾蟇巡行夜战惕。 岁冬大寒百圣伏,圜圜劲势无欹侧。 风磨霜錬无日休,髪鬓皴痕成兆坼。 负才不免刳肠累,至珍惟藉天公惜。 灼以炎皇之火精,衅以少昊之金液。 神鑚鬼卜不见形,阴阳造化无遗策。 大哉龟者物之精,岁久已化为真形。 有时月黑无人夜,绕岸光芒芒自生。 下骇深潭恠蜃窟,上应中天玄武星。 万众森森下相向,来决吉凶真伪情。 奸狐妖鼠已破胆,山魑野魅见亦惊。 波神吞气不敢喘,四面长漪铺席平。 吾闻溪老记往岁,半夜风雨来冥冥。 剨然曵转大潭左,百里震惊如雷霆。 妬憎摧折虽万状,崔嵬孤高终自灵。 吁哉天地至奇物,何为流落于江城。 铜马犹闻标汉殿,神羊昔亦驯尧廷。 便当推置玉堂上,古貌岌岌无欹倾。 奸臣猾竖作狐媚,见之頳面先吞声。 凶荒水旱必可卜,仓卒变恠皆先明。 匈奴丧魄万里外,慉缩不敢窥天兵。 龟乎龟乎用不用,壮士与尔同死生。

译文:

奔腾汹涌的江水浩浩荡荡地流经南方大地,那如同白色绸缎般的水流横挂在半空中,泛着碧绿的光。 在那洪波巨浪的中央,突然出现了一座高大险峻的古老巨石。 这块石头存在已经有多久了呢?自开天辟地、天地初分之时它便已在这儿。 像是有神奇的力量割破了混沌的胞胎,它随着霹雳之声从半空中坠落下来。 难以分辨它到底是鼋还是鳌,看上去却好似神龟留下的踪迹。 它质地坚硬,无需女娲去炼造;天然浑朴,也不是巨灵神劈开而成。 我知道这神物自有其天性,它的推移运转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。 当年大禹走遍天下治水,或许曾将它驱赶到九江,作为进献的贡品。 就算用万头牛拉着车也载不动它,它那如铁轴般的身躯高高堆积着。 秦始皇能鞭赶山峦迁移四海,可面对它愤怒地注视,也不能让它移动分毫。 直到如今它依然独立在那儿,让人惊叹,连地志和山经都难以测度它的奥秘。 它那千奇百怪的模样谁又能完全知晓呢,只能大致看出它的坚硬和顽固。 它昂着头突出在翠绿的波涛之中,那如同跪立的脚紧紧地扎根在地下,连通着九泉的脉络。 它坚硬的外壳上纵横交错地布满了洞穴,中间一块长满了黑色的莓苔。 它潜藏在深渊里,看不见它拖着尾巴的样子;在阳光照耀下,还仿佛能让人惊讶于它背负河图的颜色。 它那青色的须髯剥落之后不知去向,只有秋天的草儿在晨露中轻轻摇曳。 它曾经强健地支撑过玉女的床榻,身上斑斓的纹路好似点缀在乖龙额头上的色彩。 渔翁还没撒网就已被它吓得心惊胆战,想要用它来占卜的灵蓍又怎能降伏它呢。 鼋鼍都缩着脑袋不敢靠近它,虾蟆夜里巡行时也战战兢兢。 到了寒冬时节,万物蛰伏,它那圆浑刚劲的气势却丝毫不倾斜。 风吹霜打,日复一日地磨炼着它,它的表面如同皴裂的头发,布满了裂痕。 它身负才能,不免像被剖腹取肠的龟一样遭遇连累,但它如此珍贵,全靠天公怜惜。 用炎帝的火精去灼烧它,用少昊的金液去祭祀它。 即便用神钻去探测、用鬼卜去推算,也难以看清它的全貌,阴阳造化在它身上似乎毫无遗漏。 伟大啊,这龟石是万物的精灵,岁月久了它已化为真正的神形。 有时候在月黑风高、无人的夜晚,它会绕着岸边自己发出光芒。 光芒下惊到了深潭里的怪蜃洞穴,上与天空中的玄武星相互呼应。 众多的人敬畏地朝着它,来判断吉凶和事情的真伪。 奸狐妖鼠见了它早已破了胆,山魑野魅看到它也会心惊。 波神都屏住气息不敢喘气,四周的水波像铺开的席子一样平静。 我听溪边的老人说起往年的事,半夜里风雨交加,天色昏暗。 突然它拖动着身躯转到了大潭的左边,百里之内都被震惊得如同响起了雷霆。 虽然它历经了无数的嫉妒、摧残,但它依然巍峨孤高,始终透着灵性。 哎呀!这是天地间极为奇异的物件,为何会流落在这江城呢? 铜马还能在汉殿被标记,神羊也曾在尧廷被驯服。 它应当被放置在朝堂之上,那古朴的模样高高挺立,不会倾斜。 奸臣猾竖们要是见到它,定会羞愧得脸红,不敢出声。 有了它,凶荒水旱的情况必定可以预先知晓,仓猝间的变故也能提前明白。 能让万里之外的匈奴丧魂落魄,蜷缩着不敢窥探我天朝的军队。 龟石啊龟石,无论是否被重用,壮士我愿与你同生共死!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