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用韵和子瞻

堂堂司寇公,族姓原自古。 支流入汉唐,浩渺无寻处。 子瞻得家法,自少不勤苦。 戏剧入塲屋,名声振寰宇。 凝思肤寸云,落笔万点雨。 中间触机阱,窘若带箭虎。 坎轲连交游,冻饥及穉乳。 归来直玉堂,得失亦相补。 頋我縻一官,未即江海去。 裳衣裹穷猿,系以三尺组。 知公心胸中,坦不置城府。 漫刺犹可持,还当谒文举。

译文:

那伟大的司寇孔子,他的家族姓氏由来已久。其家族分支传承到汉唐时期,就如同浩渺的水流,难以追寻源头了。 苏轼得到了家族的优良传统,从小就不用特别刻苦努力。他轻松地参加科举考试,就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游戏,然而他的名声却震动了整个天下。他思考时,灵感就像天边刚凝聚起来的小块云彩;一旦落笔书写,文字就如同万点雨滴般奔涌而出。 可中间他遭遇了官场的陷阱,窘迫得就像带着箭伤的老虎。他的坎坷不顺还连累了交往的朋友,甚至连幼儿都跟着受冻挨饿。后来他回到翰林院任职,这得失之间也算是有所弥补。 看看我,被一个官职束缚着,没办法立刻归隐江海。就像把一只穷困的猿猴用衣裳包裹起来,再用三尺长的丝带系住。 我知道您心胸开阔,坦诚得不设任何心机城府。我还可以拿着名帖,去拜见您这样的贤才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