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瞻画枯木

寒云行空乱春华,西风凛凛空吹沙。 夫子抱膝若丧魄,谁知巧思中萌芽。 败毫淡墨任挥染,苍莽菌蠢移龙蛇。 略増点缀已成就,止见枯木成槎枒。 更无丹青相掩翳,惟有口鼻随穿呀。 往年江湖饱观画,或在山隈溪水涯。 腹中空洞夜藏魅,巅顶突兀春无花。 径深最宜系画舸,日落时复停归鸦。 苏公早与俗子偶,避世欲种东陵瓜。 窥观尽得物外趣,移向纸上无毫差。 醉中遗落不秘惜,往往流传藏人家。 赵昌丹青最细腻,直与春色争豪华。 公今好尚何太癖,曾载木车出岷巴。 轻肥欲与世为戒,未许木叶胜枯槎。 万物流形若泫露,百岁俄惊眼如车。 树犹如此不长久,人以何者堪矜夸。 悠悠坐见死生境,但随天机无损加。 却笑金城对宫柳,泫然流涕空咨嗟。

译文:

寒冷的云朵在天空中飘行,搅乱了春日的繁花,凛冽的西风呼呼地吹起地上的沙尘。 先生抱着膝盖,仿佛失了魂魄一般出神,谁能知道他精巧的构思正在心中悄然萌发。 他拿起破旧的毛笔,蘸着淡淡的墨水随意挥洒渲染,笔下那苍莽的线条如同蠢动的龙蛇在纸上游走。 稍微增添一些点缀,画作便已完成,只见画面中是一棵枝干交错的枯木。 画面里没有艳丽的色彩来遮掩修饰,只有那仿佛张开的口鼻般的树洞。 往年我在江湖间饱览各种画作,那些画中的枯木有的在山坳里,有的在溪水边。 它们腹中中空,夜里仿佛藏着鬼魅,树顶突兀,春天也不见开花。 幽深的小径最适合系上画船,日落时分还时常有归巢的乌鸦停歇。 苏公早已与世俗之人有所不同,他想要像召平那样避世去种东陵瓜。 他观察世间万物,尽得超脱尘世的意趣,然后将这些准确无误地移到纸上。 他在醉中完成画作,并不把它们当作珍贵之物秘藏,所以这些作品常常流传出去,被人们收藏在家中。 赵昌的绘画风格最为细腻,他的画能与春天的景色争奇斗艳。 可苏公如今的喜好为何如此独特,他曾坐着木车从岷山、巴山之地走出。 他想用这种质朴轻简的风格给世人以告诫,认为枝叶繁茂的树木未必能胜过这枯木。 世间万物的形态如同露珠般转瞬即逝,转眼间百年时光就像车轮般匆匆而过。 树木尚且如此不能长久,人又有什么值得骄傲自夸的呢? 我们悠然地看着生死的境界,只需顺应自然的变化,不要去刻意增减什么。 想想那桓温面对金城的宫柳,泫然落泪、徒然叹息的样子,真是可笑啊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