阁下观岘山图

岘山巉巉清溪濵,倒影万丈之奫沦。 往岁尝有去思吏,热地尤多高蹈人。 少年仕宦颇落魄,时登绝顶攀苍冥。 幽花美草颇娱目,断碑刓碣还伤神。 晓猿夜鹤轻相别,从此奔走十八春。 旧游不复齿颊挂,方知到骨俱埃尘。 麟台昨日见图画,醒若楚客还覉魂。 方缣一幅论万里,秋江绿水何粼粼。 人心与物本无别,正为利欲相埋湮。 神功妙手如唤觉,满座风月来相亲。 骑驴径去自可到,犹愈飘飖西游秦。 剩沽宜城醉其下,日夕倒载望冠巾。

译文:

岘山高高耸立在清澈的溪水之滨,它那万丈的身姿倒映在幽深的潭水中。过去这里曾有离任后被百姓思念的官吏,在这纷扰的尘世里也有很多隐居避世的高人。 我年少时入仕为官,颇为失意潦倒,那时常常登上岘山的绝顶,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苍天。山间的幽花美草很是让人赏心悦目,然而那些断裂残缺、字迹模糊的石碑却又让人黯然神伤。 我轻易地与清晨啼叫的猿猴、夜晚栖息的仙鹤作别,从那以后便四处奔走,一晃就是十八年。旧日的游历早已不再挂在嘴边,这时才知道,曾经的一切都已如尘埃般深入骨髓。 昨天在麟台看到了岘山的图画,我就像那羁旅在外的楚客突然被唤回了魂魄一样清醒。这一方小小的绢布上展现出万里之遥的景致,秋天的江水碧波粼粼。 人心和世间万物本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被利欲掩埋遮蔽了。这神奇的技艺、绝妙的画笔就像把人从梦中唤醒,满座仿佛都有清风明月来相伴亲近。 骑着毛驴径直前往,自然可以到达岘山,这比我飘摇不定地西去长安还要强。我要多买些宜城的美酒,在岘山之下痛饮,从早到晚喝得酩酊大醉,东倒西歪地看着头上的冠巾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