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缆古城阴,系舟绿榆影。 浩荡观浊流,咫尺有甘井。 譬如坐汤镬,傍观冰玉冷。 望之首不回,清泉逐修绠。 余香入新稻,真味添细茗。 蒸骨为之凉,醉魄一以醒。 昔有少陵翁,卜居在遐境。 美味当百金,修筒接千岭。 我今浑不费,汲取在俄顷。 川路远迢迢,客愁长耿耿。 得此稍忘忧,无殊卧箕颍。
汴河汲井
译文:
在古老城池的背阴处解开船缆出发,又把船停靠在绿榆的树影之下。
站在岸边,看着那浩荡奔腾的汴河浊流,而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,却有一口甘甜的水井。
这情景就好像人坐在滚烫的热水锅里,旁边却能看到冰冷的冰玉一样。
我眼睛直直地望着那口井,头都不回一下,随着长长的井绳,清泉被一点点提了上来。
这清泉的余韵融入新收获的稻米之中,煮出的饭也带着别样的清香;用它来泡细茶,更能增添茶的真味。
喝了这井水,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凉爽起来,哪怕是喝醉了的人,也能一下子清醒。
从前诗圣杜甫,曾在偏远的地方居住。为了得到美味的水,那水的价值抵得上百两黄金,他还搭建长长的竹筒,从千山万岭之外引水。
而我现在毫不费力,一会儿的工夫就能汲取到这清甜的井水。
前方的水路还很遥远,客居在外的愁绪一直萦绕在心头。
但有了这甘甜的井水,我稍稍忘记了忧愁,就好像像许由、巢父隐居在箕山、颍水那样自在逍遥。
关于作者
宋代 • 孔武仲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