庙下候风呈同行

楚水千百源,洞庭为壮观。 势居七泽右,地裂荆吴半。 而我泛扁舟,飘然一归雁。 来之岂为益,去亦未足算。 胡不吹清波,纵发如飞翰。 朝辞庙山曲,午泊巴陵岸。 况有三面风,迎送俱无间。 定非偏薄厚,以掇行旅讪。 奈何苦流滞,兀兀晨复旰。 采芹朝当蔬,伐竹暮供爨。 舟师三十人,饿虎奔刍豢。 使之裹粮绝,虑有探囊患。 二王东南望,貌像颇辉焕。 歌鼓岁无休,香灯夜侵旦。 我为江湖士,乞灵从弱冠。 四到祠宫下,霜髯今已灿。 王其故旧恤,勿以涂人看。 尊师况慈忍,善道阴有賛。 王心或未回,师颊固宜缓。 灵珓似见许,归来整樯幔。

译文:

楚地有千百条河流,洞庭湖的景象最为壮观。它的气势在七泽之上,其水域面积仿佛将荆吴之地分割成两半。 而我乘坐着一叶扁舟,就像一只飘飞的归雁。来到这里并没有什么收获,离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为何不能吹起清波,让船像飞鸟一样疾驰呢?早上从庙山的弯曲处出发,中午就能停泊在巴陵的岸边。 况且这里三面都有风,迎送船只本应毫无阻碍。神明肯定不会偏心,招来旅人的埋怨。可为什么船却苦苦停滞不前,从清晨到傍晚都一动不动。早上采摘水芹当作蔬菜,傍晚砍伐竹子来烧火做饭。船上三十个船夫,像饿虎渴望着食物。要是让他们断了口粮,恐怕会有抢夺财物的隐患。 我朝着东南方向望去,二王庙中神像的容貌十分光彩照人。那里歌声和鼓声常年不断,香灯从夜晚一直亮到清晨。我作为闯荡江湖的人,从二十岁起就向神明祈求护佑。四次来到这祠宫之下,如今两鬓的胡须已变得雪白。 二王啊,请念及我这个故旧,不要把我当作路人看待。庙中的尊师心怀慈悲,善于引导众人,暗中也会帮助我。要是二王的心意还未回转,尊师也应该缓缓脸色,给予我一些宽容。占卜的灵珓似乎预示着应允,我回去后就整理好船帆,准备继续前行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