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上老藤

古木已昂藏,长藤亦奇怪。 潜根苍藓中,矫尾青云外。 严严秋霜剥,悠悠夏景晒。 摧残复长养,锻錬成老大。 蛇蟠筋脉壮,龙死躯壳在。 他时雷破山,大雨洒滂沛。 兹松若变化,无乃遭结𫋻。 附枝物所患,夺朱古为戒。 何不淬斧斤,诛鉏此萧艾。

译文:

那古老的树木已经高大挺拔,而缠绕其上的长藤也十分奇特怪异。 它的根悄悄地隐藏在苍绿的苔藓之中,而它的藤蔓却高高翘起,直伸到青云之外。 它历经了秋天寒霜的无情剥蚀,也承受着悠悠夏日骄阳的暴晒。 在不断的摧残与滋养交替中,它逐渐成长壮大。 它像蛇一样盘绕着,筋脉粗壮有力;又好似死去的龙,只剩下躯壳还附着在树上。 到了将来,要是有惊雷劈开山峦,大雨如注般倾盆而下。 倘若这棵松树有朝一日获得了变化的机缘,恐怕会被这长藤紧紧缠绕而遭受困扰。 依附于树枝生长的东西向来是树木的祸患,古代就有正色被邪色夺取的教训。 为什么不拿起锋利的斧头,把这如同恶草一般的长藤铲除呢?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