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题经父萱堂

萱堂有秋花,对客如劝侑。 人生本多事,更以百忧副。 愔愔横天壤,扰扰迷刻漏。 倾地救海涸,掲柱支山仆。 徒将一心淑,日与万虑鬭。 不如偷余闲,来此玩孤秀。 荧荧千明缸,照映相前后。 凝气粲如笑,泣露乱欲溜。 颓然寓远怀,可以消永昼。 吾兄儒林杰,器业包宇宙。 﨑岖从远宦,为国警边候。 飞沙蔽城隍,积雪冷襟袖。 颇思东南州,水竹两幽茂。 楼台压江涛,窻户排云岫。 翘瞻不可见,梦想劳头脰。 樊笼送飞鸿,槛井看腾狖。 暂凭时景佳,寛此腰围瘦。 吾侪所至乐,未厌夷居陋。 宾侣时可邀,从容醉方酭。

译文:

在母亲居住的萱堂前,秋花正盛开,它们好似在对着客人殷勤劝酒。 人生本就充满了诸多琐事,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忧愁。这世间寂静又广阔,人们却在纷纷扰扰中迷失了时间。有人试图倾尽大地之水去救干涸的大海,有人想扛起柱子去支撑将要崩塌的大山。只是空有一颗善良的心,却每天与无数的忧虑争斗。 不如偷得一些闲暇时光,来到这里欣赏这孤独而秀丽的秋花。那秋花如同荧荧闪耀的千盏明灯,前后相互映照。花朵凝聚着神气,灿烂得如同欢笑,花瓣上的露珠好似泪水,摇摇欲坠。我就这样颓然地寄托着悠远的情怀,这足以消磨漫长的白昼。 我的兄长是儒林中的杰出人物,他的才能和抱负能够包容宇宙。却在仕途上历经崎岖,到远方去做官,为国家警惕着边境的情况。他所在之地,飞沙遮蔽了城墙,积雪让他的衣襟和袖口都变得寒冷。他时常思念东南的州郡,那里水色和竹林都清幽茂盛。楼台高耸,仿佛压着江涛,窗户外面排列着云雾缭绕的山峰。他翘首瞻望却看不见故乡,只能在梦里苦苦思念,累得脖子都酸了。他就像被关在樊笼里目送飞鸿远去,在槛井中看着猿猴腾跃。只能暂时凭借这美好的时节和景色,来宽慰自己日益消瘦的身体。 我们这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乐趣,并不嫌弃简陋的居所。还可以时常邀请宾客朋友,从容地沉醉在美酒之中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