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堂假山

范蠡不归吴,鲁连东泛海。 当其纵目时,长有青山在。 我今囚一官,宅舍不容改。 尘嚣日侵陵,视听乏爽垲。 天机能几何,与物相葅醢。 当求景物净,以涤身心凂。 县南山不远,溪口石可采。 叠累亦成形,依稀聊自绐。 寒余洞泉脉,绿帯天边蔼。 翠壁渐孱颜,奇峰何𡾊嵬。 乔林相隐映,亭院生光彩。 笑揖浮丘翁,霓旌如可待。 区区浃时力,直欲凌真宰。 稍全仁者乐,未恤儿軰骇。 又动江南思,匡庐田已买。

译文:

范蠡离开了吴国后就再也没回去,鲁仲连向东泛舟于海上逍遥。当他们极目远眺的时候,长久不变的唯有那青山依旧。 如今我被这一个官职所束缚,连居住的宅舍都不能随意更改。尘世的喧嚣日复一日地侵扰着我,我的所见所闻之处都缺乏清爽高敞的感觉。人的机心又能有多少呢,却总是和外物相互纠缠伤害。我应当寻求那清净的景物,来洗涤我身心的污垢。 县城南边的山离这里并不远,溪流入口处的石头可以采来。把这些石头堆叠起来也能形成假山的模样,虽不那么逼真,也姑且自我安慰一番。 寒冬过后,山洞里的泉脉开始涌动,绿色的雾气如同天边的云霞。翠绿的石壁渐渐显得峻峭,奇异的山峰是那么的高大雄伟。高大的树林相互掩映,亭台庭院也因此增添了光彩。我笑着向仙人浮丘翁作揖,仿佛他那以霓虹为旌旗的仪仗马上就会到来。 仅仅花费了短时间的力气,这假山就好像能与大自然的造物之力相媲美。它让我稍稍体会到了仁者乐山的乐趣,也顾不上那些小儿辈的惊讶了。这假山又勾起了我对江南的思念,我已经在匡庐购置了田地呢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