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雨

暑伏忽已尽,金风稍自秋。 骄阳仍不戢,歳计实可忧。 昊天虽甚高,聪聪彻九州。 闻其憔悴声,知此黎民愁。 白日収赫赫,惨云布油油。 昨朝雨意足,来自匡山头。 稍添郭南坡,次及城西畴。 入夜又滂沛,四境略已周。 平明出东郭,翠亩连山丘。 爽气吹客襟,余声壮溪流。 自此饱香秔,可以继麦麰。 聊为拊髀歌,以代击壤讴。

译文:

炎热的暑伏天忽然就过去了,秋风已经渐渐带来了秋意。可那炽热的太阳依旧毫无收敛之意,这一年的收成实在让人担忧。 老天爷虽然高高在上,但他的英明能遍及整个九州大地。他听到百姓们困苦不堪的声音,了解到黎民百姓的忧愁。 于是,那炽热耀眼的太阳收敛了它的光芒,阴惨的云朵像油一样缓缓铺开。昨天早晨,雨意已十分浓厚,雨是从匡山那边过来的。雨水先洒落在城郭南边的山坡上,接着又润泽了城西的田地。 到了夜里,雨下得更加滂沱,整个地区都被雨水覆盖了。天刚亮,我就出了东城门,看到翠绿的田野连着山丘。清爽的气息吹拂着我的衣襟,雨水流淌的声音让溪流的气势更加壮观。 从现在起,庄稼可以饱吸水分,长出香喷喷的稻米,也能接上之前小麦大麦的收成。我不由得拍着大腿唱起歌来,以此替代古时百姓击壤而歌的欢乐之曲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