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甫吾不识,闻之士大夫。 少时已绝群,卓荦千里驹。 读书足智虑,万卷力有余。 善发六艺蕴,高谈诋先儒。 天文地理学,道藏及浮屠。 纎悉无不讲,讲之皆粲如。 文章弄豪赡,咳唾玉与珠。 避落八极间,买者论锱铢。 为人又挺特,不与侠者俱。 伉健虎独步,轩昂鹤仍孤。 身虽登两禁,未及秉钧枢。 爽气随沆瀣,敛收入清都。 嗟嗟刘夫子,信是荀扬徒。 冨贵非穷愁,而复多著书。 荒城过宿雨,古寺入平芜。 郁郁壁上诗,奎钩照天衢。 我来值日暮,篝火为踟蹰。 想见其风骨,磊落眉宇踈。 邦人好事少,不以玉石摹。 歳月更久远,雕摧逐泥涂。 作诗贵述美,聊用赞不渝。
刘公诗
译文:
我未曾与原甫(刘敞,字原甫)谋面,不过从士大夫们那里听闻过他。
他年少时就出类拔萃,如同驰骋千里的骏马般卓越不凡。
他读书积累了足够的智慧谋略,阅读万卷书籍对他而言轻而易举。
他善于阐发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艺的深刻内涵,高谈阔论时甚至敢于批评前代的儒者。
无论是天文地理知识,还是道家经典和佛教教义,
他都能细致入微地讲解,且讲解得清晰明白。
他写文章豪放丰赡,随口而出的话语都如同美玉和珍珠般珍贵。
他的文章流传于四面八方,购买他作品的人会仔细计较价格。
他为人刚直不阿,不与那些侠义之徒同流合污。
他雄健得像猛虎独自漫步,气宇轩昂好似孤鹤傲立。
他虽然曾在翰林学士院和知制诰这“两禁”任职,但却没能掌握国家的大权。
他的豪迈之气如同夜间的水汽,最终收敛归于天庭。
唉,刘先生啊,他确实是像荀况、扬雄那样的贤才。
他虽非身处穷困愁苦、未享尽荣华富贵,却创作了很多著作。
荒城刚刚经历了一场夜雨,古老的寺庙隐没在平坦的荒草之中。
墙壁上那些郁郁的诗作,字迹如同奎星般闪耀,照亮了天空。
我来到这里时正值日暮,点起篝火,徘徊不前。
我仿佛能想象出他的风骨,光明磊落,眉宇间透着疏朗之气。
当地关心这些事的人太少了,没有把这些诗刻在玉石上保存。
随着岁月越来越久远,这些诗作或许会逐渐损毁,最终消失在泥沼之中。
我作诗是为了记述他的美好,姑且用这首诗来赞颂他永恒的才华和品格。
关于作者
宋代 • 孔武仲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