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李大夫管勾太平宫居袁州

康定庆历披群英,公为布衣歌太平。 熙宁元丰王道兴,公作太守逢休明。 四十年间走四海,崛然不肯干公卿。 峨峨正议天柱壮,皎皎素节冰壶清。 胸中慨慷外间易,年高未见白髪生。 罢节巴陵归意锐,奈何去就不敢轻。 驰归天宠乞闲避,诸郎惜禄犹屡争。 毅然不与儿女计,飞章丹扆论赤诚。 明朝果得琳宫去,匡庐山色遥相迎。 玉溪气象自潇洒,新磨古镜当霄横。 修篁万竿饱霜雪,枯棋一局酒满觥。 时邀宾朋叙野史,间拥雪鹤登岩扃。 妄排丹鼎夜不寐,邂逅黄金烧可成。 未应谢傅入沧海,行见卢敖朝玉京。

译文:

在康定、庆历年间选拔众多杰出人才的时候,您还是一介平民,就歌颂着太平盛世。到了熙宁、元丰时期,王道兴盛,您担任太守,正逢这美好清明的时代。 四十年来您奔走于四海,特立独行,坚决不攀附那些达官显贵。您秉持着刚正的议论,就像天柱峰一样雄壮;您拥有皎洁的操守,如冰壶般清澈透明。 您胸怀慷慨,对外界的事看得很淡,年纪渐高却不见一丝白发。从巴陵罢官之后,您归乡之意十分急切,可无奈对于去留又不敢轻易决定。 您急忙上书,恳请皇上恩准您过清闲的隐居生活,可儿子们舍不得官禄,还多次劝阻您。但您毅然不与儿女们计较,迅速向皇帝上书,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。 第二天,您果然获得了管理太平宫的闲职,匡庐的山色仿佛在远方迎接您。玉溪的景象自然潇洒,就像一面新磨好的古镜横挂在夜空。 那里有上万竿修长的竹子,饱经霜雪的洗礼;您可以悠闲地摆上一局枯棋,饮着美酒。时常邀请宾朋一起讲述野史,偶尔带着如雪般洁白的仙鹤登上岩洞的门。 或许您还会在夜里摆弄炼丹的鼎炉,说不定机缘巧合真能烧出黄金。您不会像谢安那样隐遁沧海,我相信您很快就能像卢敖一样,入朝拜见皇帝,再展宏图。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