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邑临襄汉,青衫正少年。 二毛侵鬓髪,披雾始窥天。 三接龙光远,曈昽白日边。 四门方杂还,羔雁贲林泉。 五斗安微禄,虽贫志浩然。 六韬聊自试,有策佐平燕。 七札穿强弩,诸君必凯旋。 八荒驰贡篚,恩旨罢戈鋋。 九九期君用,惭非命世贤。 十官何敢望,于此卜归田。
数诗分题二首 其一
译文:
### 其一
在这临近襄水和汉水的城邑中,我身着青衫,正处年少时光,朝气蓬勃地开始人生旅程。
不知不觉间,两鬓已生出白发,历经诸多迷茫与困境后,才如同拨开云雾般,开始看清这世间的真相。
我有幸三次承接如蛟龙般闪耀的荣光,那荣耀就如同在明亮的白日旁闪耀,激励着我不断前行。
当四方人才汇聚,热闹纷杂,朝廷的征召如同贵重的羔雁,来到我的山林居所,希望我能出山效力。
我安于微薄的俸禄,即便生活贫困,可内心的志向却依然浩然坚定,不被困境所动摇。
我略通《六韬》之法,也想借此一展身手,期望能有良策辅佐朝廷平定燕地的战事。
我坚信将士们能够凭借强大的弩箭,穿透坚固的铠甲,必定能凯旋而归,立下赫赫战功。
待到八方荒远之地都送来贡品,国家繁荣安定,朝廷便会降下恩旨,停止战事,让百姓休养生息。
我期望着能长久地为国家效力,可又惭愧自己并非能名震当世的贤才,担心难以承担重任。
至于做高官,我从来不敢奢望,只想着在合适的时候,回到田园,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。
关于作者
宋代 • 孔武仲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