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风

昔游江湖上,厌看无限不测之高浪。 今栖尘土中,惯听掀天拔木之狂风。 风豪浪狠常相逐,我生此世宜阨穷。 浪头漫漫从海起,客舟摇战如枯苇。 回橰转尾入深湾,往往三分偷得一分睡。 岂如秋宜门东僦屋居,突兀前堂掌平地。 风从昆仑溟渤来,平头疾转数千里。 金锋相磨众鬼兵,介马争先万胡骑。 㨟抢震压尤可惊,千妖百怪悲号声。 我时安眠不觉躩然起,炉烟寂灭灯冥冥。 褰衣正欲走出户,户未开扃已吹仆。 闭门正欲避风来,风入衣襟不肯去。 天涯地角两茫茫,一身浑无逃遁处。 明朝捡点窗户间,浮埃委积如丘山。 遥知九衢中,马走废往还。 我欲投书诉风伯,帝阍峨峨不可攀。 怒携干将遶四璧,空有壮气膨心肝。 颇疑猛虎啸林薄,惨淡阴威动寥廓。 又疑土伯夜与风神争,叱咤喑哑骋狞恶。 明当折简问巫阳,天上谁人司槖籥。

译文:

我往昔在江湖上游玩,早已看厌了那变幻莫测、汹涌无比的高浪。如今我栖身于尘世之中,又听惯了那能掀翻天空、拔起树木的狂风。狂风肆虐,浪涛凶狠,它们常常相互追逐,看来我这一生注定要穷困潦倒。 那浪头从大海深处滚滚涌起,客船在浪涛中摇晃颤抖,就像一根干枯的芦苇。船夫转动船桨,掉转船头,把船驶入深湾,我才能偶尔偷得三分安稳,睡上一分时间。 哪像现在,我在秋宜门东租了房子居住,屋前的平地平平坦坦。可这风啊,仿佛从昆仑山脉和溟渤大海那边呼啸而来,一路平坦快速地旋转了数千里。风声就像金属兵刃相互摩擦,好似众多鬼兵在厮杀;又像披甲的战马争先冲锋,如同万千胡骑在奔腾。狂风撞击震荡,尤其让人惊恐,还夹杂着千妖百怪的悲号声。 我正安静地睡着,突然被这风声惊醒,一下子坐了起来,只见炉中的烟火熄灭了,灯光也昏暗不明。我撩起衣服想要走出房门,可房门还没打开,就被风给吹倒了。我关上门想躲开这狂风,可风却钻进我的衣襟,怎么也不肯离去。 天涯海角一片茫茫,我这孤身一人竟完全没有逃遁的地方。到了第二天早上,我查看窗户之间,飞扬的尘土堆积得像小山一样。我远远地知道,城中的大道上,车马往来都因这风而停滞了。 我想写封信去投诉风伯,可天帝的宫门高高在上,难以攀登。我愤怒地拿起宝剑,绕着屋子四周挥舞,心中空有一腔壮志,却无处施展。 我很怀疑这风声是猛虎在山林中咆哮,那惨淡的阴威震动了整个天空。又怀疑是土伯在夜里与风神争斗,怒吼嘶喊,尽显狰狞凶恶之态。 明天我要写信去询问巫阳,天上到底是谁掌管着这风的开关呢?
关于作者
宋代孔武仲

孔武仲(一○四一~一○九七),字常父(甫),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进士,调谷城主簿,选教授齐州,为国子直讲。哲宗元祐初,历集贤校理,著作郎,国子司业。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,攻击王安石经义。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,除起居舍人,改中书舍人,直学士院。擢给事中,迁礼部侍郎,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,徙宣州。绍圣四年,坐元祐党夺耿,管勾洪州玉隆观、池州居住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一六),卒,年五十七。与兄文仲、弟平仲并称“三孔”。黄庭坚有“二苏联璧,三孔分鼎”之誉。著有,诗书论语说》等百余卷,已佚。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《清江三孔集》,武仲诗文共十七卷,其中诗七卷。《宋史》卷三四四有传。 孔武仲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清江三孔集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《宗伯集》(刊入《豫章丛书》,简称豫章本)、《宋诗钞》(简称诗钞)、《永乐大典》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,附于卷末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