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宋代 苏辙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七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七 9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• 苏辙 舜以五音言,二雅良褊迫。 变风犹井牧,驱人遂阡陌。 周余几崩坏,况经甫与白。 崎岖收狂澜,还付滥觞窄。 蒙庄泾渭杂,恐有郭象客。 壁藏待知者,金石闻旧宅。 译文: 舜帝通过五音来表达言辞,《诗经》里的《大雅》《小雅》实在显得有些狭隘局促。 《国风》里那些有所变化的诗篇就如同井田制度下的田界划分,引领着人们走向田间小路。 周朝末年已然近乎崩溃,更何况又经历了尹吉甫和李白所处的时代变迁。 诗人们艰难地想要收住那如汹涌狂澜般的诗风变化,最后却只能回到像源头细流般狭窄的路径。 庄子的学说就像泾水和渭水混杂在一起,恐怕其中还有郭象那样后人篡改的成分。 真正精妙的学问就像藏于墙壁中的典籍,等待着知音之人去发现,就像当年在旧宅中听到金石般珍贵的声音一样。 标签: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• 苏辙 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 纳兰青云 × 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