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火

百口共一灶,终年事烹煎。 力耕饲饥馋,灶敝火亦烦。 昨日一百五,老穉俱食寒。 呼童戛枯竹,粲然吐青烟。 适从何方来,荧荧百家传。 性火出真空,应量曾无边。 老病何所求,石瓶煮寒泉。 敛为一夫用,无心固当然。

译文:

我们这上百口人共用一个炉灶,一年到头都在灶前忙着烹饪煎炒。大家努力耕种,收获粮食来满足这众多饥肠辘辘的人的馋嘴。可时间久了,炉灶破败不堪,连烧火也成了一件让人烦闷的事。 昨天是寒食节(一百五一般指寒食节),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只能吃冷食。我呼唤童子用干枯的竹子取火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干枯的竹子很快就吐出了明亮的青烟。 这新火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,星星点点的火焰在百家之间传递。这本性之“火”仿佛从真空之中生出,它的应化之量本就没有边际。 我年老多病,还能有什么别的追求呢?不过是用石瓶煮点寒泉罢了。如今这新火收敛起来仅供我一人使用,我本就无心于其他,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