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 其二

南窜逢公弄水亭,北归留我阖闾城。 壮年不见日千里,余论犹惊敌万兵。 简册何人知造膝,边防触处竦先声。 伤心系舸城东地,目断安知有死生。

译文:

当年我被贬往南方,在弄水亭与您相逢;后来我从南方北归,您又在阖闾城热情地把我挽留。 您壮年之时,才能卓越,如日行千里的骏马般势不可挡;即便到现在,您留下的见解和言论,依旧能让人惊叹,其威力可与万兵相匹敌。 在朝廷的史册记载中,又有谁能真正知晓您曾与皇帝促膝长谈、进献忠言的情景呢?您在边防事务上威名远扬,所到之处,光是您的名声就能让敌人闻风丧胆。 如今,我伤心地把船系在城东的这片地方,望着远方,视线被阻断,却怎么也没想到您就这样与世长辞了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