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韩康公归许州

功成不愿居,身退有余勇。 心安里闾适,望益缙绅重。 朝为北阙辞,莫犯南河冻。 人知疏公达,王命显父送。 百壶山泉溢,千两春雷动。 旋闻二季贤,继以一章控。 诏书未云可,廷论已争竦。 兹行迫寒食,归及扫先垄。 万人拥道看,一子腰金从。 尔曹勿惊嗟,令德劝勤种。

译文:

韩康公您建立了大功却不贪恋权位,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隐,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。 您回到家乡,内心安宁,日子过得舒适惬意,您的声望也让士大夫们更加敬重。 早上您向朝廷辞行,傍晚就要冒着黄河封冻的艰难踏上归程。 人们都知道您像西汉的疏广、疏受一样豁达明智,皇上也派显父(指有贤德的大臣)来为您送行。 送行的美酒如同山间泉水般满溢,送别的车辆众多,车轮滚动好似春雷震动。 很快就听闻您的两个儿子也很贤能,他们上书请求和您一同归隐。 虽然诏书还没批准,但朝廷里的议论已经引起众人的震动。 这次您的行程赶在寒食节前夕,正好能赶回家乡祭扫祖先的坟墓。 归乡路上万人簇拥在道路两旁围观,您的一个儿子还身佩金印跟随在旁。 你们这些人啊,不要惊叹,要以韩公的美好品德为榜样,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