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毛君夜游北园

池塘草生春尚浅,桃李飞花初片片。 一尊花下夜忘归,灯火寻春畏春晚。 春风暗度人不知,满园红白已离披。 江南春雨少晴日,露坐青天能几时。 折花只恐伤花意,携客就花花定喜。 落蕊飘香翠袖中,交柯接叶灯光里。 雨练风柔雪不如,精神炫转影扶疏。 夜看飞燕胜朝日,月暗还须明月珠。 美人劝我殊非恶,明日雨来无此乐。 醉归不用怕山公,马上接䍠先倒著。

译文:

池塘边刚刚长出了青草,春天的气息还不算浓郁,桃花和李花开始一片片地飘落。我们在花下摆上一尊美酒,夜晚沉醉其中竟忘了回家的时间,点着灯火在园中寻春,就怕春天匆匆过去。 春风悄悄地吹过,人们还没察觉到,满园的红花白花已经开始零乱地散落。江南的春天常常春雨绵绵,很少有晴朗的日子,趁着这晴朗的夜晚坐在露天欣赏美景又能有多少时间呢。 我想折下花朵,却又担心伤了花的心意,带着客人靠近花朵,想来花儿一定会欢喜。那飘落的花蕊散着香气,落在美人的翠袖之中,交错的树枝和叶片在灯光的映照下别有一番景致。 雨丝如练,春风柔和,比雪还要美妙,花朵的神韵令人目眩神迷,花影在风中摇曳,姿态疏朗。夜晚观赏这如飞燕般灵动的花朵,比白天的景色还要迷人,即便月色昏暗,也有如同明月珠般的花朵闪耀。 美人劝我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,这可不是坏事,说不定明天就会下雨,到那时可就没有现在这般快乐了。喝醉了回去也不用害怕像山公那样失态,就像山简骑马时把帽子倒着戴一样随性自在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