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王适食茅栗

相从万里试南餐,对案长思苜蓿盘。 山栗满篮兼白黑,村醪入口半甜酸。 久闻牛尾何曾试,窃比鸡头意未安。 故国霜蓬如碗大,夜来弹剑似冯驩。

译文:

我跟随你万里奔波来到南方尝试这里的食物,面对饭桌时却常常想念起过去吃苜蓿时简单朴素的日子。 山间采来的茅栗装满了篮子,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;村里酿造的浊酒喝进嘴里,滋味半是甜来半是酸。 早就听闻牛尾这道美食,可至今都未曾品尝过;我私下把茅栗比作鸡头米,心里又觉得不太妥当。 故乡的秋霜下,蓬草长得像碗口那么大,夜晚我像战国时的冯驩一样弹剑,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思乡之情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