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州陪子瞻游武昌西山

千里到齐安,三夜语不足。 劝我勿重陈,起游西山麓。 西山隔江水,轻舟乱凫鹜。 连峰多回溪,盛夏富草木。 杖策看万松,流汗升九曲。 苍茫大江涌,浩荡众山蹙。 上方寄云端,中寺倚岩腹。 清泉类牛乳,烦热须一掬。 县令知客来,行庖映修竹。 黄鹅时新煮,白酒亦近熟。 山行得一饱,看尽千山绿。 幽怀苦不遂,滞念每烦促。 归舟浪花暝,落日金盘浴。 妻孥寄九江,此会难再卜。 君看孙讨虏,百战不摇目。 犹怜江上台,高会饮千斛。 巾冠堕台下,坐使张公哭。 异时君再来,携被山中宿。

译文:

我从千里之外来到齐安,和子瞻相聚三夜都觉得交谈不够尽兴。他劝我不要再反复诉说心事,起身邀我一同去游览西山的山脚。 西山与我们所在之处隔着江水,我们坐着轻舟在江中穿行,船儿如同野鸭和水鹜般轻快。连绵的山峰间有许多曲折的溪流,盛夏时节山上草木繁茂。 我们拄着手杖去观赏万松,流着汗沿着九曲的山路向上攀登。眼前是苍茫的大江汹涌奔腾,浩荡的群山仿佛也在紧紧簇拥。山顶的寺庙仿佛寄身于云端,半山腰的中寺则倚靠在山岩的怀抱。 山中的清泉如同牛乳一般,在烦热之时真想掬一捧来解渴。县令知道我们这些客人来了,在修长的竹林旁安排了饭菜。新煮的黄鹅鲜嫩美味,白酒也快要酿熟了。 在山间行走能有一顿饱饭吃,还能看遍千山的翠绿。只是我心中的幽情一直难以实现,心中的愁绪常常让人烦闷急促。 我们坐着归舟,此时江面上浪花在暮色中翻涌,落日就像在金色的盘子里洗浴一般。我的妻子儿女都寄居在九江,这样的聚会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再有。 你看当年的孙讨虏,经历百战目光都不曾动摇。可他还是怜惜那江上的高台,常常在此举行盛大的宴会,豪饮千斛美酒。宴会上有人的头巾帽子都掉到了台下,让张公为此伤心哭泣。 以后有机会你再来这里,我们带着被子在山中住宿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