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

幽忧随秋至,秋去忧未已。 城南试登望,百草枯且死。 落叶投人怀,惊鸿四面起。 所思不可见,欲往将安至。 斯人定谁识,顾有二三子。 清风皎冰玉,沧浪自湔洗。 窃脂未尝谷,南箕傥微似。 网罗一张设,投足遂无寄。 田深狡兔肥,霜降鲈鱼美。 造形悼前失,式微惭往士。 憧憧亩丘道,岁晚嗟未止。 西山有茅屋,鉏耰本吾事。

译文:

忧愁的情绪随着秋天到来,如今秋天都过去了,这忧愁却仍未消散。 我登上城南的高处眺望,只见百草都已枯萎而死。 落叶飘落到我的怀中,受惊的鸿雁从四面八方飞起。 我所思念的人啊,根本见不到,就算想去寻找,又能到哪里去寻呢? 这世间真正能被人理解、赏识的人究竟是谁呀,仔细想想,也就只有身边这两三个朋友罢了。 他们就像那在清风中闪耀的冰玉一样高洁,又似在沧浪之水中自我洗涤,保持着纯净的品性。 他们如同那从不食谷物的窃脂鸟般纯洁,就像虽不能簸扬却形似簸箕的南箕星一样,徒有其表却有着美好的姿态。 可是如今这世间就像张开了一张大网,让人一抬脚就无处安身。 田野里野兔长得又肥又壮,霜降时节鲈鱼的味道格外鲜美。 回顾过去的种种,我为曾经的失误而哀伤,惭愧自己没有像古时那些贤士一样早早归隐。 我看着那来来往往、忙忙碌碌的道路,到了年末还在为此感叹。 西山有我的一间茅屋,拿起农具去耕种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啊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