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杜充张恕鸿庆宫避暑

至后雨如泻,晴来热更多。 簿书沾汗垢,岩石思藤萝。 頼有祠宫静,时容俗客过。 老郎无不可,公子亦能和。 道胜还相接,禅迷屡见诃。 清凉生绝念,烦暑散沉疴。 古木便张幄,鸣禽巧当歌。 桃香呈绛颊,瓜熟裹青罗。 饭细经唇滑,茶新到腹薖。 剧谈时自笑,饱食更无它。 适意未应厌,后游真若何。 官居邻曲沼,田畎助清波。 晚照明疏柳,微风响众荷。 轻舟尚可载,小雨试渔蓑。

译文:

冬至过后,雨像瓢泼一样倾泻而下,可天晴之后,天气反而更加炎热了。 我处理着那些文书档案,汗水不停地流,把文书都沾染上了汗垢,此时我心里特别想念那爬满藤萝的清凉岩石。 幸亏有这鸿庆宫如此安静清幽,还时常能容我这样的凡俗之人来此避暑。 杜充这位老官员为人随和,什么事情都能包容,张恕公子也很和善,能与大家融洽相处。 我们之间秉持着相同的道,相互交往很是投缘,不过我对禅理有些迷惑,还多次被他们批评。 在这清凉的环境里,我心中杂念全消,那烦人的暑气也消散了,连身上的旧病似乎都减轻了。 古老的树木就像是天然撑开的大帐幕,鸣唱的鸟儿巧妙地像是在欢快唱歌。 桃子散发出阵阵香气,如同美人绯红的脸颊,成熟的西瓜像是裹着青色的绫罗。 米饭细细的,吃到嘴里滑溜溜的,新沏的茶喝到肚子里,让人感到十分舒畅。 我们畅快地交谈,时不时就自己笑起来,吃饱喝足后,也别无所求了。 在这惬意的地方,怎么待都不会觉得厌烦,真不知道以后再来游玩会是怎样的情景。 我住的地方挨着曲折的池塘,田间的小水沟里的水汇入池塘,增添了清波。 傍晚的阳光照亮了稀疏的柳树,微风轻轻拂过,荷叶沙沙作响。 此时要是驾着一艘小船出游也不错,要是下点小雨,我还能穿上蓑衣去体验一下捕鱼的乐趣呢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