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 其一

青山开四面,白水绕三禺。 野阔时闻籁,人闲旧据梧。 画船留上客,遗迹问田夫。 事少日常饮,才疏世未须。 决河初荐至,胜事偶相俱。 燕子卑无取,滕王远可橅。 飞涛隠睥睨,落日丽浮图。 同舍新持节,专城敢遽呼。 未迎行部驾,已放下淮舻。 试问登消暑,如何楚与吴。

译文:

四周青山环绕,仿佛为这一方天地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;白色的水流蜿蜒,绕着那片土地流淌。 在这空旷的原野上,时不时能听到自然界发出的声响,而人在闲适之时,就像过去倚靠在梧桐树上那般自在。 精美的画船里,留住着尊贵的客人,人们向田间劳作的农夫打听这里的历史遗迹。 日常事务稀少,便时常饮酒作乐,只可惜自己才学疏浅,这世间似乎并不需要我这样的人。 当初黄河决堤的洪水汹涌而来,却也偶然伴随着一些值得记述的美事。 燕子飞得很低,没什么可取之处;滕王阁虽然遥远,但它的风采却可供人临摹效仿。 澎湃的波涛在城墙上时隐时现,落日的余晖洒在佛塔之上,显得格外绚丽。 一同为官的友人新持符节去赴任,掌管一座城池,我怎敢随意呼唤他呢。 还没来得及迎接他巡视的车驾,他的船只就已经放下帆,顺淮河而下了。 我忍不住想问,在这黄楼上登高消暑的感受,与楚地和吴地的体验相比,究竟如何呢?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