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

将贤士气振,令肃军声悄。 晨登戏马台,一试胡騕褭。 城空巷无人,里社转相晓。 吾公庶无疾,但恐园囿小。 荆榛一焚荡,雉兔皆惊矫。 翩翩白马将,手把青丝挑。 少小事边徼,斩刈轻荼蓼。 殿前赐鞍勒,珂月明皎皎。 自言得所事,强暴无不了。 庙算本诗书,下策禁焚燎。 当令百炼刚,甘就一指绕。 低回未尝试,坐被世人少。 秋霜一朝下,凌厉见鸷鸟。 为君整骄惰,重立穰苴表。

译文:

将领贤能,士气为之振奋,军令森严,军队的声音都变得悄然无声。 清晨登上戏马台,试试那来自胡地的骏马。 城中街巷空无一人,乡里的消息辗转相告。大家都希望我们的长官不要有什么不适,只是担心打猎的园囿太小了。 把荆榛之类的杂草焚烧荡除,野鸡和兔子都惊吓得四处逃窜。 那骑着翩翩白马的将领,手中握着青丝做成的马鞭。 他年少时就在边疆任职,斩杀敌人就像割除荼蓼一样轻松。 曾在宫殿前被赐予鞍勒,那鞍上的珂玉在月光下皎洁明亮。 他自称遇到了能施展抱负的事,世间的强暴之事没有不能解决的。 朝廷的谋划本就源自诗书,而下策才是禁止焚烧山林。 应当让那百炼的钢铁,甘愿被一根手指所掌控。 他徘徊迟疑还未施展身手,就被世人轻视。 一旦秋霜降临,就能看到他如凶猛的鸷鸟般凌厉。 他要为您整治骄纵懒惰的风气,重新树立像穰苴那样的军法威严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