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余京同年兄通判岚州

矫矫吴越士,远为并代行。 寒暄虽云异,慷慨慰平生。 我昔在济南,君时事淄青。 连年食羊炙,便欲忘莼羹。 问君弃乡国,何似敝屣轻。 丈夫事所志,归去无田耕。 闲官少愧耻,教子终余龄。 定心养浩气,闭目收元精。 此志我亦然,偶与长者并。 会合不可期,未易夸者评。

译文:

你是来自吴越之地的杰出才士,如今却要远赴并州、代州任职。 虽然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冷暖大不相同,但你心怀壮志,这一慷慨之举足以慰藉一生。 我当年在济南任职,你那时在淄青做事。 连续多年吃着羊肉烤肉,都快要忘了家乡的莼羹美味。 我想问你,为何能像扔掉破鞋子一样轻易舍弃故乡? 大丈夫应当为了心中志向而奋斗,更何况回到家乡也没有田地可耕种。 做个清闲的官职,少些世俗的羞愧耻辱,还能教育子女度过余生。 让内心安定,涵养浩然正气,闭上眼睛收敛元气精华。 我也有这样的志向,只是偶然间能与你这样的长者同行。 我们今后的相聚难以预料,也不是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所能评判的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