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

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,官高利厚多忧患。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,帘箔为衣人莫识。 两人操行虽不同,辛苦经营实如一。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,听之有声百无忧。 笙竽窈眇度溪谷,琴筑凄咽穿林丘。 高人处世心淡泊,众声过耳皆为乐。 退食委蛇石上眠,幽音断续床前作。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,积土为鼓块为桴。 但能复作太古意,君家水乐真有余。

译文:

你没看到武安侯田蚡,他家大堂前立着曲柄的长旗,官位高、俸禄丰厚,却也有诸多忧患。 你也没看到夏侯婴喜爱歌舞伎,可因贫困没有能力大肆供养,只能用帘子当衣服,以至于没人能认出他的身份。 这两个人的操守品行虽然不一样,但辛苦经营的状况其实是一样的。 这都比不上你家那激起水流在石中流淌的景象,听着那流水声,心中百事无忧。 那流水声如同笙竽的声音,幽远微妙地飘过溪谷;又像琴筑的声音,凄切悲咽地穿过树林山丘。 高尚的人处世心境淡泊,各种声音从耳边经过都能化作快乐。 你退朝后悠闲自得地在石上安眠,那清幽的流水声断断续续地在床前响起。 这正如同古人以平易和乐的心态生活,多有欢娱,用土堆成鼓,用土块当作鼓槌。 只要能重现远古时期那种质朴自然的意境,你家的水乐之趣真的是无穷无尽啊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