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黄鹤楼赠李公择公择时知鄂州

前年见君河之浦,东风吹河沙如雾。 北潭杨柳强知春,樽酒相携终日语。 君家东南风气清,谪官河壖不称情。 一麾夏口亦何有,高楼黄鹤慰平生。 荆江洞庭春浪起,汉沔初来入江水。 岸头南北不相知,惟见风涛涌天地。 巫峡潇湘万里船,中流鼓楫四茫然。 高城枕山望如带,华榱照日光流渊。 楼上骚人多古意,坐忘朝市无穷事。 谁道武昌岸下鱼,不如建业城边水。

译文:

前年,我在黄河之畔与你相逢,那时东风劲吹,黄河岸边沙尘弥漫,好似浓雾一般。北潭边的杨柳似乎也勉强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,我们手持酒杯相互陪伴,一整天都畅快交谈。 你家在东南地区,那里风气清爽宜人,可你被贬官到这黄河岸边,实在是与你的心意不相契合。如今你前往夏口任职,那里又有什么呢?好在有那高耸的黄鹤楼能慰藉你的平生。 荆江和洞庭湖在春天涌起层层波浪,汉水和沔水初次流入长江。江岸南北的情况我们并不知晓,只看见狂风掀起的波涛汹涌澎湃,仿佛要吞没整个天地。 从巫峡到潇湘,万里水路行驶着无数船只,船行到水流中央,奋力划动船桨,四周一片茫然。高高的城楼依傍着山峦,远远望去就像一条丝带;华丽的屋椽在阳光下闪耀,光芒如深渊中的水流般流转。 楼上的文人墨客们多有古雅的意趣,他们坐在楼上,忘却了朝廷与集市中无穷无尽的琐事。谁说武昌岸边的鱼,比不上建业城边水中的鱼呢?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