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子瞻金山

长江欲尽阔无边,金山当中唯一石。 潮平风静日浮海,缥缈楼台转金碧。 瓜洲初见石头城,城下波涛与海平。 中流转柂疑无岸,泊舟未定僧先迎。 山中岑寂恐未足,复将江水绕山麓。 四无邻家群动息,钟声铿锽答山谷。 乌鸢力薄堕中路,惟有胡鹰石上宿。 谁知江海多行舟,游人上下夺岩幽。 老僧心定身不定,送往迎来何时竟。 朝游未厌夜未归,爱山如此如公稀。 不待游人尽归去,恐公未识山中趣。

译文:

长江快要到尽头了,江面无比宽阔,一眼望不到边际。金山孤独地矗立在江中,就像这浩渺江水里的一块巨石。 在潮水平稳、风儿安静的日子里,太阳仿佛漂浮在海上。金山上那若有若无、似真似幻的楼台,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金黄和碧绿的光彩,美轮美奂。 从瓜洲远远望去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头城。城下面的波涛汹涌澎湃,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片,水势浩渺。 船行到江心,转动船舵的时候,感觉四周好像都没有江岸了,仿佛置身于一片汪洋之中。船还没有停稳,寺庙里的僧人就已经前来迎接了。 山中本就寂静清幽,可似乎这还不够,江水又环绕着山麓流淌。四周没有邻居,一切喧嚣的活动都停止了,只有那响亮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,仿佛在与山谷互相应答。 乌鸢力气太小,飞到中途就体力不支掉落下来,只有那矫健的胡鹰能栖息在石头上。 谁能想到在这江海之上有那么多来来往往的船只呢,游人们上上下下,打破了山中岩石的幽静。 寺庙里的老和尚内心平静,可身体却不得清闲,送走一批游客又迎来一批,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。 您白天游玩还没玩够,夜晚都还不回去,像您这样热爱山水的人可真是少见。不等其他游人都离开,我就想告诉您,恐怕您还没真正领略到这山中的趣味呢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