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子瞻泗州僧伽塔

清淮浊汴争强雄,龟山下閟支祁宫。 高秋水来无远近,荡灭洲渚乘城墉。 千艘衔尾谁复惜,万人雨泣哀将穷。 城中古塔高百尺,下有蜕骨黄金容。 蛟龙百怪不敢近,回风倒浪归无踪。 越商胡贾岂知道,脱身献宝酬元功。 至人已立万物表,劫火仅置毛孔中。 区区淮汴亦何有,一挹可注沧溟东。 胡为尚与水族较,时出变怪惊愚聋。 於乎此意不可诘,仰观飞栱凌晴空。

译文:

清澈的淮河和浑浊的汴水在这里争强斗雄,龟山之下隐藏着水怪支祁的宫殿。 秋季涨水的时候,高涌的秋水不分远近,浩浩荡荡地淹没了洲渚,直逼城墙。 成百上千艘船只首尾相连,在洪水中岌岌可危,却没人能顾得上珍惜;无数百姓在雨中哭泣,哀伤自己即将陷入绝境。 城中有一座百尺高的古塔,塔下供奉着高僧蜕化的遗骨和金身佛像。 蛟龙等各种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,那狂风倒卷、波浪滔天的景象到了这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。 那些来自南方的商人和西域的胡商并不懂得佛理,只是为了能从洪灾中脱身,就献上宝物来酬谢这神奇的功绩。 那超凡脱俗的至人已经超越了万物,即使是能毁灭世界的劫火在他眼中也不过像置于毛孔之中那么渺小。 这小小的淮河和汴水又算得了什么呢,轻轻一舀就可以把它们注入到东海之中。 可为什么这古塔的神力还要和水族较量,时不时地展现出神奇的变化来惊吓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呢? 唉,这其中的深意实在难以追问,我只能仰望着那凌空的飞檐斗拱,它高高地伸向晴朗的天空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