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

清淮此日见沧浪,始觉南来道路长。 窗转山光时隠见,船知水力故轩昂。 白鱼受钓收寒玉,红稻堆场列远冈。 波浪连天东近海,乘桴直恐渐茫茫。

译文:

今天在清澈的淮河上见到了碧波荡漾的景象,这才真切地感觉到从北方一路南行的路途是如此漫长。 坐在船中,窗外的山色不断变换,时而显现,时而隐匿;小船似乎感知到了水流的力量,昂首前行,显得十分神气。 渔人抛出钓钩,钓上了白鱼,那白鱼好似寒玉一般晶莹;远处的山冈旁,红彤彤的稻谷堆积成了一个个粮堆。 眼前淮河的波浪连着天际,向东奔流入海,我真担心自己会像乘坐木筏在海上漂流一样,渐渐迷失在这茫茫的水波之中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