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

骏马七尺行冯冯,晓出射兽霜为冰。 荻园斫尽有枯枿,束茅吹火初如灯。 乍分乍合势开展,苍烟被野风腾腾。 黄狐惊顾啸俦侣,飞鸟先起如苍蝇。 须臾立旆布行伍,有似修蟒横冈陵。 苍鹰猛兽出前后,缺处已挂黄麻罾。 回风忽作火力怒,平地一卷无疆塍。 商辛不出抱宝死,曹瞒逸去燋其肱。 投身误喜脱灰烬,闯首旋已遭侵凌。 何人上马气吞虎,狐帽压耳皮蒙膺。 开弓徐射叠双兔,拥马欢叫惊未曾。 举鞭一麾百夫进,击鼓再发箭举掤。 去如飞虻中如电,获若雨兽膏流渑。 肉分麾下饱壮士,皮与公子留缣缯。 纵横分裂惠村坞,尚有磊落载后乘。 吾兄善射久无敌,是日敛手称不能。 凭鞍纵马聊自适,酒后醉语谁能譍。 健儿击搏信可乐,主将雄猛今谁胜。 胸中森列万貔虎,嗟世但以文儒称。 安得强弓傅长箭,使射蔽日垂天鹏。

译文:

早晨,那高大骏美的七尺骏马昂首阔步,蹄声阵阵。骑手们迎着如冰般寒冷的霜露,外出打猎。 荻草园里的荻草都被砍光了,只剩下些干枯的根茬。人们把茅草捆扎起来点火,一开始火势就像微弱的灯光。 火势渐渐蔓延,时而分开时而聚合,气势逐渐展开。苍黄的烟雾笼罩着原野,狂风呼呼作响。 黄狐惊慌地回头张望,大声呼唤着同伴。飞鸟受惊,像一群乱飞的苍蝇一样率先飞起。 不一会儿,众人竖起旗帜,排好了队伍,就像一条修长的蟒蛇横卧在山冈上。 苍鹰和猛兽在前后出没,包围圈空缺的地方已经挂上了用黄麻编成的大网。 忽然间,回旋的风让火势变得更加凶猛,大火在平地上迅速蔓延,把田埂都吞噬了,没有了界限。 那些被困在火中的野兽,有的像商纣王一样不肯出来,抱着自己的“宝贝”(可能是指保命的本能)死去;有的像曹操一样侥幸逃脱,但也被烧伤了手臂。 有些野兽以为自己幸运地逃出了火海,刚探出头就马上遭到了攻击。 有个勇士跃身上马,气势豪迈,气吞猛虎。他戴着狐皮帽子,压着耳朵,皮裘覆盖着胸膛。 他从容地拉开弓,一箭射中了两只兔子。众人簇拥着马匹,欢快地叫嚷着,从未见过如此神射。 骑手举起马鞭一挥,上百名猎手奋勇前进。鼓声再次响起,箭如飞蝗般射出。 野兽们逃窜时像飞虻一样快,但中箭时却如闪电般迅速倒下。捕获的野兽多得像下雨一样,油脂流淌,汇聚成了小溪。 猎到的兽肉分给部下,让壮士们吃得饱饱的;兽皮则送给公子们,用来换取丝绸。 猎获的东西被纵横分割,惠及了村庄里的百姓,还有很多剩余的被装到了后面的车上。 我的兄长苏轼擅长射箭,早已无敌于天下,但这天他却收敛双手,说自己比不上。 他骑着马,靠在马鞍上,悠然自得。酒后说些醉话,谁又能回应他呢? 年轻的猎手们搏击野兽,确实乐趣无穷。主将如此雄猛,当今还有谁能比得上呢? 他的胸中仿佛藏着无数勇猛的将士。可叹世人只把他当作一个文儒看待。 什么时候能给他配上强弓长箭,让他去射杀那遮蔽太阳、垂挂天际的大鹏啊!
关于作者
宋代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