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陶神释

二子本无我,其初因物著。 岂惟老变衰,念念不如故。 知君非金石,安得长托附。 莫从老君言,亦莫用佛语。 仙山与佛国,终恐无是处。 甚欲随陶翁,移家酒中住。 醉醒要有尽,未易逃诸数。 平生逐儿戏,处处余作具。 所至人聚观,指目生毁誉。 如今一弄火,好恶都焚去。 既无负载劳,又无寇攘惧。 仲尼晚乃觉,天下何思虑。

译文:

子舆和子桑这两位好友,本就没有自我的概念,他们最初的情感和认知都是因外界事物而产生、显现的。人啊,哪只是随着年纪增长身体会衰老,每一个念头都和过去不一样了。我知道你并非金石之身,怎么能长久地有所依托呢? 不要一味听从老子的言论,也别总是信奉佛家的话语。所谓的仙山和佛国,到最后恐怕都是不存在的地方。我特别想追随陶渊明先生,把家搬到酒的世界里去。可醉和醒终有尽头,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。 我这一生就像跟小孩子做游戏一样,到处都留下了我活动的痕迹和工具。所到之处人们都会聚拢来围观,指指点点,由此产生了各种诋毁和赞誉。如今就像放了一把火,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评价都一同烧尽了。 这样一来,既没有了承担名誉的劳累,又不用害怕他人的攻击和掠夺。就像孔子到了晚年才觉悟,天下之事何须过多思虑呢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