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桥诗 西新桥

昔桥木千柱,挂湖如断霓。 浮梁陷积淖,破板随奔溪。 笑看远岸没,坐觉孤城低。 聊因三农隙,稍进百步隄。 炎州无坚植,潦水轻推挤。 千年谁在者,铁柱罗浮西。 独有石盐木,白蚁不敢跻。 似开铜驼峰,如凿铁马蹄。 岌岌类鞭石,山川非会稽。 嗟我久阁笔,不书纸尾鹥。 萧然无尺箠,欲构飞空梯。 百夫下一杙,椓此百尺泥。 探囊頼故侯,宝钱出金闺。 父老喜云集,箪壶无空携。 三日饮不散,杀尽西村鸡。 似闻百岁前,海近湖有犀。 那知陵谷变,枯渎生茭藜。 后来勿忘今,冬涉水过脐。

译文:

从前的桥有上千根木柱,横跨湖面就像中断的彩虹。 浮桥陷入了深厚的泥沼之中,破损的木板随着奔腾的溪水漂走。 我笑着看着远处的河岸被水淹没,坐着就感觉整座孤城都变低了。 趁着农民们农忙的间隙,我略微推进了百步长堤的修建。 这炎热的南方没有坚实耐用的树木,大水轻易就能将它们冲垮挤倒。 千年之后还有什么能留存呢,只有罗浮山西边的铁柱吧。 只有石盐木,白蚁不敢往上爬。 它的形状好似铜驼峰那样隆起,又像被凿刻过的铁马蹄。 它高高耸立就像仙人鞭石成桥,不过这里的山川并非会稽山。 唉,我很久都没有动笔写诗了,都不会在纸尾题诗落款了。 我这里冷冷清清没有什么工具,却想着要构建飞空的桥梁。 上百名劳工一起打下一根木桩,把它深深地钉进百尺深的泥里。 多亏了从前的侯官慷慨解囊,从府库中拿出了钱财资助建桥。 父老乡亲们高兴地像云朵一样聚集过来,每个人都带着饭食和酒水。 大家连续三天饮酒聚会不肯散去,把西村的鸡都杀光吃了。 好像听说在一百年前,大海离这里很近,湖里还有犀牛。 谁能料到地形变迁,干枯的沟渠里都长出了茭藜。 希望后来的人不要忘记今天的事,到了冬天过河时水还能没过肚脐呢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