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陶贫士七首 其二

夷齐耻周粟,高歌诵虞轩。 产禄彼何人,能致绮与园。 古来避世士,死灰或余烟。 末路益可羞,朱墨手自研。 渊明初亦仕,弦歌本诚言。 不乐乃径归,视世羞独贤。

译文:

伯夷和叔齐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,他们高声歌颂着远古虞舜、轩辕时代的美好。吕产和吕禄这是什么样的人啊,竟然能够招致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和东园公出山。 自古以来那些避世隐居的人,有的心如死灰,但有的心中或许还留存着一丝未灭的烟火气(指内心还未完全摒弃尘世的念头)。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就更加令人感到羞耻了,有些人亲手研磨朱砂和墨汁,准备去为世俗之事效力。 陶渊明起初也是做过官的,他说出来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、弦歌教化百姓,这原本也是真心话。但当他不开心了就直接归隐田园,他看待这个世界,觉得自己独自保持贤德是值得羞愧的(意即不想独自清高,而想让世风变好)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