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宋代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4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• 苏轼 朔野方赤地,河堧但黄尘。 秋霖暗豆荚,夏旱臞麦人。 逆旅唱晨粥,行庖得时珍。 青斑照匕箸,脆响鸣牙龈。 玉食谢故吏,风餐便逐臣。 漂零竟何适,浩荡寄此身。 争劝加餐食,实无负吏民。 何当万里客,归及三年新。 译文: 北方的原野正遭受着旱灾,大地一片荒芜,黄河岸边也只有漫天的黄尘飞扬。 秋雨连绵,把豆荚都打得变得昏暗;夏日干旱,麦农们也都瘦骨嶙峋。 我在旅店中听到售卖晨粥的吆喝声,走进厨房竟得到了这珍贵的食物。 豌豆上的青斑映照在勺子和筷子上,吃起来又脆又香,在牙龈间发出清脆的声响。 我谢绝了故旧官吏送来的精美食物,漂泊在外的我吃着这粗茶淡饭倒也自在。 我四处漂泊,究竟要去往何处呢?只能把这身躯放任在这广阔的天地间。 大家都争着劝我多吃点,我确实没有辜负这里的官吏和百姓。 什么时候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,能赶在新麦收获的三年之期回去呢。 标签: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• 苏轼 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纳兰青云 × 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