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

山翁不出山,溪翁长在溪。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,上友麋鹿下凫鹥。 问翁何所乐,三年不去烦推挤。 翁言此间亦有乐,非丝非竹非蛾眉。 山人醉后铁冠落,溪女笑时银栉低。 我来观政问风谣,皆云吠犬足生牦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,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。

译文:

有位山里的老者常年待在山中不出来,溪边的老者则总是守着溪水。可都比不上这位野翁,他自在地在溪流和山峦间来来往往,上能与麋鹿交朋友,下能和野鸭、鸥鸟为伴。 我问野翁,您如此快乐是因为什么呢?原来是这三年里不用去应付那些官场的勾心斗角、互相排挤。野翁说这地方也有别样的乐趣,这乐趣不是那丝竹乐器的演奏声,也不是美人的陪伴。 山中的人喝醉以后,头上的铁冠都掉落了,溪边的女子欢笑时,头上银色的梳子都低斜下来。我来到这里考察政务、询问民间歌谣,大家都说这里太安宁了,连狗的脚上都能长出长毛(意思是没什么事可做)。 我只担心这位野翁有一天会舍弃这里离开,到那时,恐怕会让山里人感到寂寞,让溪边的女子伤心哭泣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纳兰青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