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答章传道见赠

并生天地宇,同阅古今宙。 视下则有高,无前孰为后。 达人千钧弩,一弛难再彀。 下士沐猴冠,已系犹跳骤。 欲将驹过隙,坐待石穿溜。 君看汉唐主,宫殿悲麦秀。 而况彼区区,何异壹醉富。 鶢鶋非所养,俯仰眩金奏。 髑髅有余乐,不博南面后。 嗟我昔少年,守道贫非疚。 自从出求仕,役物恐见囿。 马融既依梁,班固亦事窦。 效𪾸岂不欲,顽质谢镌镂。 仄闻长者言,婞直非养寿。 唾面慎勿拭,出胯当俯就。 居然成懒废,敢复齿豪右。 子如照海珠,网目疏见漏。 宏材乏近用,巧舞困短袖。 坐令倾国容,临老见邂逅。 吾衰信久矣,书绝十年旧。 门前可罗雀,感子烦屡叩。 愿言歌缁衣,子粲还予授。

译文:

我们一同生存在天地之间,共同经历着从古至今的时光流转。 看待事物有了低的参照,才会有高的概念;如果没有前面的,又哪里来后面的分别呢? 豁达明智的人就像那千钧强弩,一旦松弛就难以再次拉紧。 见识短浅的人就如同戴着帽子的猕猴,即使被束缚了也还是蹦蹦跳跳、张狂不已。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快流逝,而有的人却像水滴石穿那样耐心等待时机。 你看那汉唐的君主,曾经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只剩下麦浪在悲风中起伏。 更何况那些微不足道的人和事呢,这和一个人醉酒后的短暂富贵又有什么不同? 就像鶢鶋这种鸟不适合被圈养,面对华丽的钟鼓之乐只会感到头晕目眩。 死去的人或许还有着别样的快乐,并不羡慕那尊贵的帝王之位。 感叹我年少的时候,坚守道义,并不把贫穷当作一种愧疚。 自从出来谋求仕途,就担心被外物所役使,从而陷入困境。 马融依附梁冀,班固侍奉窦宪。 我难道不想效仿那些成功的人吗?只是我资质愚钝,难以雕琢成器。 我曾私下听闻长者说,刚直倔强不利于养生。 别人把唾沫吐到脸上,千万不要去擦拭;别人让你从胯下钻过去,也应当低头顺从。 结果我居然变得慵懒颓废,哪里还敢跻身于豪门权贵之列。 你就像那照亮大海的宝珠,即使网眼稀疏也能被遗漏(指你才华出众,不应被埋没)。 你有宏大的才华却难以在当下得到施展,就像长袖善舞的人却苦于袖子太短施展不开。 这使得你有着倾国倾城般的才华,到了年老才偶然有机会被人发现。 我衰老的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,和人通信的习惯也断绝了十年之久。 我门前冷落得可以张网捕雀,感谢你还不厌其烦地多次前来拜访。 我希望能像《诗经·缁衣》中所写的那样,你把华美的衣服送给我,我们相互欣赏、相互扶持。
关于作者
宋代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纳兰青云